泉州市流域水环境保护决议施行三年,共建健康河湖
德化雷峰镇开展蕉溪清新流域项目,河流水质、景观水平明显提升。 (陈小阳 许华森 摄)
不久前,南安市东田兰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完工,重归水清岸绿的兰溪,成为当地居民休闲好去处,行洪安全性也大大提升。上了年纪的老人们都说:“又看到了儿时的景象。”兰溪之变的背后,是2017年1月10日泉州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决议》,推动流域治理由重点流域向小流域延伸拓展,让“水清、河畅、岸绿、生态”成了各地流域水环境的新常态。
成效
13个县级以上集中式 饮用水源地水质全达标
2019年,我市研究制定《2019年度泉州市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计划》,有序推进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和制度建设等6大方面工作。
数据显示,2019年全市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良好:主要流域13个国、省控断面Ⅰ类~Ⅲ类水质比例为100%;58个小流域监测断面Ⅰ类~Ⅲ类水质比例为93.1%;13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山美水库、惠女水库水质保持Ⅲ类;近岸海域一、二类水质比例87.5%。
案例
南星溪成网红打卡点 民间河长主动来护河
永春南星溪清新流域样板工程是兰溪之外的又一代表。
南星溪两岸面积不过3平方公里,过去南星溪两岸禽舍、猪圈、旱厕随意而建,畜禽养殖污水与生活污水直排溪中,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随处可见,2017年年底水质为劣V类。通过改造污水管网和沿岸治理、溪岸修复,沿溪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9.33%,水质提升到Ⅲ类。
同时,南星溪还建设了渔谷公园、生态护坡,添设亲水堰坝、鲤鱼池、鱼巢和休闲步道,修葺传统古厝,开展水生动植物增殖及观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这里不仅成为群众休闲的好去处,还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游客络绎不绝。”南星社区主任刘进立看到村子的人气越来越旺,获得感满满。
政府主导的流域水环境提升工作,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呼应,各地群众纷纷成立各类志愿者组织,参与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今年53岁的王彩虹是晋江的一名民间河长、河道监督员,她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组织志愿者开展巡河护河活动,并将发现的涉河问题反映给市河长办,督促有关部门及时整改。“民间河长就是一份责任,接下来我将发动更多的群众参与河道保护。”她说。
声音
代表委员热议“只能向好,不能变坏”
实施全市流域水环境治理已经成为我市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识,但由于历史欠账,有些治理项目短期内仍难以得到明显改善。如何持续做到“只能向好,不能变坏”?两会期间,关于流域水环境保护的话题热度不减。
市人大代表王逸民《加强河流流域管理和执法的相关建议》:
大力开展水法规宣传教育,普及水环境保护、河道生态蓝线保护范围等基础知识,推动依法治水。积极探索流域日常管理与行政执法模式,委托下放水行政执法权力,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将相关河道委托属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实施日常监督管理,依法打击各类涉河涉水违法行为。建议参照上海市做法,对城乡管理范围内违法建设处置工作进行立法,同时结合综合执法改革,各部门相关行政处罚也可通过授权方式交由城管部门执行,切实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市人大代表黄梅芳《关于尽快完善金浦防洪排涝系统的建议》:
应把防洪排涝系统纳入流域水环境治理范畴。市民尤为关注鲤城区金浦片区和南安市霞美片区的内涝问题。建议对鲤城区常泰路的过水涵洞进行改造,开展河道拓宽清淤整治,对金浦排涝站、金浦水闸进行扩容和扩孔改造。
民建泉州市委员会《关于尽快建设市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议》:
建议全面布局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提高水质监测的频次,实现连续自动监测、数据实时共享和发布。推广生物检测技术,检测传统理化检测手段无法确定的毒污染物质。加强环境监测信息公开,提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倒逼治理部门推进流域环境治理。
民革泉州市委员会《关于我市小流域及农村水环境整治的建议》:
建议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严禁沿线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沿线人口集聚程度较高的小流域,应建设有动力或微动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推进农村供水机构和水质监测(检测)机构建设,按规定开展水质定期监测(检测)。实施、创新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开展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引进专业养护公司承担河道保洁工作,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和洗砂行为。泉州晚报记者 林铭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