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源头截污 覆盖污水全周期 宁波打通水环境治理脉络
实现水环境标本兼治的同时,如何提升水生态系统?宁波的答案是:污水零直排区。
污水零直排,即通过截污纳管等方式确保污水与雨水区分,并经过处理达标排放。“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作为宁波市委市政府“六争攻坚、三年攀高”专项行动攻坚项目,在2018年宁波十大民生实事的票选中,“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排名首位。截至2019年6月,宁波全市超过七成的乡镇(街道)成功创建“污水零直排区”,工建设工程项目300余个,完成投资额14.98亿元。
三年前,宁波在浙江率先提出全面创建“污水零直排区”目标。同年,《关于创建“污水零直排区”工作的实施意见》及10余个配套文件的印发,也意味着宁波全市170个乡镇(街道)、功能园区单元分四个批次创建,力争在全市各县市区内,不让一滴污水直排入河,以彻底改善全域水环境质量。
《实施意见》明确要求,新建住宅屋面雨水管应独立设置,接入室外雨水系统,严禁其它任何废水排入。也就是说,近130个乡镇(街道)污水告别“跑冒滴漏”,实现“截污纳管”。未完成上述项目,3064个项目、总投资超400亿元,一场覆盖污水收集、转运输送到处理的全过程,强化老小区、工业园区、十小行业等八大功能区块的截污纳管工程就此拉开序幕。
治理水污染,截污控源是关键。按照工业企业污水、城镇生活污水和农村生活污水等三类不同污水,因地制宜开展截污纳管。以往被人忽视的工业企业初期雨水,也纳入了监管的范畴。工业废水、初期雨水分别经过初步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管网。而工业园区企业生产污水经由统一处理,如今已达到相应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在实现工业制造向中高端“闯关”的同时,打好了一场“治污仗”。
不止于截污纳管,污水零直排区建设重在雨水和污水是否能分别流入正确的管道。为此,宁波以相对独立的排水系统和道路、河流等现状分界线为边界,将辖区划成若干个排水调查区域,并结合科学手段进行精确摸底。同时,全力强化“主管道先行,精细化截污,最后50米纳管”工程,使生活污水不落河、不落地。城乡内河年清淤河道数量不少于25条,有断面水质提升任务的河道必须按规定清淤。
针对城镇及城中村环境复杂、难以每户接管的历史遗留问题,宁波创新性推出城镇新建住宅阳台,新建污水管网将新的污水接入室外的污水主管,屋面雨水管道独立设置,接入室外的雨水系统;在农村重点推行生活污水分散式生态化处理。尤其在大力升级污水处置能力方面,宁波加快江北区域污水处理厂“尘埃落定”,建设周期内将新建临时性终端,确保区域污水得到有效收集。城区内河和117个断面控制单元区域内的农业面源全部实施氮磷拦截沟建设。
到今年底,宁波的杭州湾新区、国家高新区、机场与物流园区全域基本建成“污水零直排区”。下一步,宁波还将大力推行无人船、管道机器人等手段,建成275个水质自动站,提高治水有效性和针对性。对已创建成为“污水零直排区”的区县(市)、开发园区和乡镇(街道),在不定期抽查的基础上每年组织一次复查,对抽查发现的问题督促限期整改。
作为打通排水“经络”体系的新利器,“污水零直排区”目前已在浙江全省范围铺开。“随着建设进程高质量推进,我们距离污水零直排将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