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消除光明黑臭水体 让城市自由顺畅呼吸
走进一方土地,走近一座城市,缘于消黑,志于消黑,却不止于消黑。中交一航局在光明发扬“不为自己找退路,只为治水找出路”的治水精神,还光明市民一片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环境。
首次进城 从熟悉到陌生
深圳,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光明区,却是一个并不为很多人知晓的新成立的行政区。虽然成立的时间短,却被深圳市赋予了极大的宏愿:“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高起点规划光明中心区,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成为光明区的当务之急。而根据深圳坚决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了实现更好的生态环境,全面推进水污染治理更是首当其冲。
一场消黑大战就此打响!
它的目标非常明确,2019年全面消除黑臭水体,2020年实现“长制久清”,治理后的光明区,要确保全水域、全天候不黑不臭。
所谓全面消黑,用工程建设分指挥部项目一部分管领导、光明区水务局副调研员周应钦的话说:“就是在光明区1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连一块巴掌大的黑臭水体都不能有”。要想实现这个目标,作为项目的实施者,由深圳市水务集团、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中交一航局组成的联合体,就需要对所有引起黑臭水体的河道、管网、源头进行彻底整治。
作为工程的施工建造单位,一航局亦将该项目作为转型进城的关键之战。与之前所熟悉的建港、修路、架桥、通隧全都不同,进城、治水,让一航局一下子踏入了全新的领域。
时间紧、任务重。一航局全面践行“起步即冲刺,开工即决战”的作战要求,满怀着攻坚克难守护“绿水青山”,尽心竭力还市民“万里碧道”的深切情意,踏上了这条有点陌生却又使命必达的治水之路。
之所以要治水,是因为水环境现状不容乐观。为了使城市内涝、雨污混流,管网错接漏排、小微水体污染、沿河面源污染等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一航局深圳水环境治理工程项目部确定了以河道为中心、以管网为基础,按源头、管网到排口的输送途径,分别采取针对性措施的技术路线。
施工思路是清晰的,但清晰的思路却无法改变工程体量太庞大、工期要求太紧迫、施工环境太复杂的现实。治水之战,在跑步进场,快速集结之后,于2019年3月20日正式打响。但有些意外的是,最先面临的难题并不是技术上的,而是人人谈及都头疼的“外协”。
以诚取信 从相疑到相融
光明区全面消黑工程,是兜底项目。所谓兜底,就是只要是与消黑有关的环节,就要一查到底,直溯源头。那么源在哪里?在小区街道、在园区巷陌、在万户千家。工程的分布,就像一张网,与这个城市密切联结,息息相关。
“工程最开始的时候,目标就是进场开工,但根本进不去”负责外部协调工作的项目部书记李景峰感受最深:“以前咱们的业主都比较单一,而且,不与老百姓打交道,现在这个项目,要经常与小区业主、园区管理方、政府各部门沟通协调,涉及到的人员,数不胜数”,他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与人沟通,在他看来,沟通要采取各种策略,虽然经常会遇到各种难题,但他还是认为:在深圳没有难啃的硬骨头,一个“诚”字就可以搞定。
在东周社区丰安路顶管施工时,需要封路,会妨碍人员出行。据了解,这里住着一位70多岁的退伍老军人,性格特别倔,一点都不能侵犯他的利益,据说政府部门的人都打怵跟他打交道。为了顺利封路施工,李景峰约上社区的工作人员,拎着一盒茶,扣开了老人家的门。在详细对老人说明了为什么要封路、怎么封、施工期限是多少天之后,还承诺尽量减少生活妨碍,并请老人做好监督,还把电话留给了老人,并告诉他,有问题打任何一个电话都行。项目部的诚意化解了老人的忧虑:“没事儿,我支持你们,我见过的队伍很多,你们还是头一个对我讲得这么清楚的,还提前过来沟通,这样做很好”,老人的反应,让社区的工作人员都十分意外,他们没有想到,这么倔的一个人,竟这么快被说服了,不禁为项目部竖起大拇指。
“这个地方的人不是特别看中钱,但他需要被尊重。诚和信,在深圳这个地方体现得特别明显”,说到“信”字,李景峰的感触也很深。
深圳是一个讲规则的地方,与市政相关的部门,施工中都可能涉及,仅以占道施工为例,即使是只占用3米的道路,也需要审批手续,非常繁琐,否则就无法施工。为了提高效率,项目部与相关部门反复沟通,并承诺一定严格按要求做,最后确定了以施工牌代替审批手续,只要交警看到了,会给予关注的同时,也等同于审批了。
“这个审批手续从无到有再到无的过程,也是项目部与这个城市从陌生到熟悉再到信任的过程,政府部门办实事、管的严、管的活,我们敢承诺、敢担当,大家都是为了把事情办成”,李景峰说:“从诚到信,以诚换信,这些,都是在一次次的交往中慢慢形成的,毕竟治水是市政府的事,更是惠及每个人的事”。
所以,我们要走近一座城市,与它相逢并相识,更要走进一座城市,与它相融并相生。
闯关夺隘 从常治到久清
消黑工程包括的内容很繁杂,涉及网、河、湖、池、源等五大类别、九大分项,共224个子项目。从每家每户的正本清源,到对错接乱排的干支网完善,再到对小微水体、暗涵小河叉、支流水系的清淤治理,以及生态补水的流动冲刷,是一个很系统的治理工程。
它面临的施工难题也是多方面的:城中村改造,巷道狭窄难于施工;物探资料缺失,导致地下管线位置不准,有图也无法施工;地下环境复杂,方案需频繁调整;工程工期紧,汛期施工难度大;治理后若有人偷排会反淤,再次黑臭等等,如此种种,使工程的不确定性极大。
所以,消黑工程并不是以工程完工为目标,而是以水质达标、全面消黑为目标。换句话说,只要水质不达标,工程就没完结。
为了实现水质达标,项目部充分发挥EPC优势,设计与施工同步调整。项目部全力做好正本清源,“所谓正本清源,其实只有一个源,就是使小区实现雨污分离。可这个源又来自千家万户,所以,项目部的正本清源,越做越多”,一工区经理张万达介绍说:“为了做到全覆盖,项目部采取插旗施工,拔旗销号的办法,分块分类,挨家挨户查漏补缺,不断地溯源、排查、解决”,截至目前,项目部的56项正本清源已全部完成。
源头找到了,还要让源头之水各归其道。所以,要对城市管网进行清淤,对错接乱排、支管网、干管互联互通进行完善,对破损的管道及附属建筑物进行修复,“地下管网错综复杂,这些看不着的东西,跟老百姓联系最紧密”四工区生产经理谭博文说:“之前一下雨就内涝,因为排水管堵塞、坍塌,治理之后就好多了,效果很明显”。
从源,经网,到河,从地下到地上,一步一步,环环相扣。项目部的支流水系整治工程共包括9条支流水系,总长32.62公里。但实际上,除了支流水系,项目部治理的各类小河道多达88条。
“河道治理在技术上并不难,但最怕的是汛期施工”,三工区经理王毓池对此感受颇深:“南方雨多,一下雨,水位迅速增加到2米多,绑好的钢筋、模板全都被打散了、冲走了,根本干不了活儿,下一回雨得收拾两天,在9月份,工期最紧的时候,也是雨最多的时候,最密集的时候,半个月啥也没干,光收拾了”,提起这段经历,项目部的很多人都印象深刻,“没想到深圳的雨会这么大,咱们对导流还缺少经验”项目部执行经理任思光不但对汛期无法施工进行总结,更在思考如何破解这个难题,“以后,我们可以考虑将河道分幅分段做止水围堰,形成干施工作业面,以此来避免窝工,使费用降下来”。
治水的人更怕水,治理好的河道更怕反淤。在项目部质量员徐龙杨看来,防止河道再次黑臭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总有小住户、小厂区偷排污水,导致水质不达标,我们一方面让执法人员介入,另一方面也要严防死守,每天检测水质。”
由此也可见,治水,并非一劳永逸的事,既要能治理好,也要人人去守护好才行。
全面消黑 从污浊到美景
随着“12·15”节点工期的顺利完成,光明区消黑任务取得了第一阶段胜利。
看看治理前的臭水沟、烂泥塘,再看看眼前蜿蜒的河道,清彻的水流,曾经的荒郊野地,而今的道道美景,不知不觉间,这个城市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
“我自己都没有想到,原来就是一条小水沟,污水横流,做完真有效果了,水变清澈了。做的是看不到的管网,但却真切地感受到了变化”,说起治水前后的变化,一工区经理张万达也十分感慨:“正的是源,看到效果的却是河道”。
而说起治水的收获,二工区经理张佳伟说:“对治水明白点了,有思路了”,对于张佳伟来说,在收获之外,还有意外和惊喜,据他说,那天下午,他正在与同事讨论事情,当地的一个居民突然而至,给二工区送来一面崭新的锦旗,“真是没想到会有人来送锦旗,平时施工会干扰居民,一般时候都是收到投诉”,说到这里时,张佳伟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原来,项目部对这位居民所在的小区进行了正本清源,雨污分离,之前的雨水篦子总会散发臭味,现在臭味没有了,虽然只是一点细微的改变,但却真实地提升了居民们的幸福感。
有的感谢来的很突然,也有一些,需要用时间去体验。就如一位社区工作人员对一工区生产经理王蒙坤所说的:“以前一下雨,大街小巷冒黑水,你们来了之后施工,又影响大家的生活一段时间,所以,一年之后,他们才能感觉到你们的好”。
由此也可知,治水对提升城市品质是润物无声式的,它并不是必须为人所知,但它却能让见惯的日常悄悄地变得美丽,能让整个城市更顺畅地呼吸。
深圳,是一座忙碌的城市,初次进城的一航治水人,在与深圳深度接触后也更深刻地理解了治水的内涵,正如四工区生产经理谭博文所说:“深圳治水,不光是为了住户,也是为全国的城市做个示范,打好基础。而这,也是深圳拓荒牛精神的具体呈现”。
所以,在深圳治水,可以学到很多。学会治水的一航人,可以做的事情,也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