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源头碧水来 一江清水出广元——广元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综述
广元就是一座山水相依的城市。
如今,生活在这座碧水环绕的城市里的人们,早晨在南河边晨练,傍晚在嘉陵江边散步,怡然自得、流连忘返……
广元地处四川北部、嘉陵江上游,整个城市两水环绕,三江并流,是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地区。近年来,为有效整治黑臭水体,唤回碧水清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广元市委市政府站位高远、着眼全局、勇于担当,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守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初心使命,以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和中国最干净城市为目标,依托“大山大水大森林”的生态优势,坚定走贫困地区绿色发展、绿色崛起之路,因地制宜打好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让嘉陵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标准,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江清水出广元”的庄严誓言。
规划上:坚持“一个理念”科学规划统筹整治
自全面启动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以来,广元市委市政府始终践行“良好生态环境是广元最大的优势,是后发战略依托最大的财富”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坚持把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作为建设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内容,统筹考虑全城“水、岸、路、桥、房”等要素,制定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专项规划,科学划定内河蓝线、绿线及生态红线,构建全市“厂—网—湖”一体化全域整治体系。结合市情、水情,制定《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厘清了“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长治久清”的治理思路;明确了工程治理、生态治理、生物治理三大整治措施;锁定了到2018年底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2020年底可基本实现城市建成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的治理目标。
“在成立黑臭水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专门组建领导小组办公室、总体策划组、设计建设组、融资和资金保障组、宣传督办组等,将责任具体落实到岗位、人头;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找准工程建设关键环节,订计划、出措施,集中力量解决,主动作为,全力推进。”采访中,市住建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我市被列入住建部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的19条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已全面完成,污水三推项目已全部开工,提前实现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比例控制在10%以内的目标。
措施上:狠抓“三个环节”综合施策长治久清
为深入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广元市以开展“三项整治”,控源截污固根本,追根溯源,全面开展排污口专项整治工作,制定了市城区入河(沟)排污口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并组织专业力量,全面摸清了入河排污口底数及其分布。按照“取缔一批、清理一批、规范一批”的要求,取缔排污口25个,清理排污口50个。抢抓“城市双修”和“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政策机遇,在各水体建设污水主管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入户支管建设,实现从“动脉治理”向“毛细血管治理”推进,并在实施过程中对城市老旧雨污水管网进行改造提升。累计建设和改造主支管网220余公里(其中建设截污干管120公里)、污水提升泵站3座,改造城区混接点500余个,基本实现管网全覆盖。依法取缔和调整优化种植养殖、工矿企业布局,科学划定禁养区、禁采区、功能区,推进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生态化处置。加强沿河环境综合整治,对河面漂浮物、河岸垃圾、沿岸垃圾堆放点进行了清理整治,建立垃圾转运站63个,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87个。
在整治中,突出“两大重点”,内源治理显活力。大力开展工程治理,削减内源污染。按照“事前充分调查,查清污染源范围、深度、类型以及污染负荷强度,事中确定清淤方式、清淤工艺和实施时间,事后无害化处置淤泥”的原则,对韩家沟、浩口村沟等18条沟分别进行清淤疏浚,累计完成清淤量约50余万方;创新推行生物治理,净化修复水体。按照“技术科学、经济合理”原则,因地制宜,运用生物技术,既兼顾景观美学,又丰富水生动植物群落。大力栽种再力花、香蒲等根系发达、花型好、花期长、花色美的水生植物,依靠根系吸收转化底泥、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提高水体溶解氧,改善河床厌氧环境,防止黑臭。为加速河道中物质循环,投放具有专利技术的微生物菌剂,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生物可利用的小分子物质,对底泥进行稳定持续改善,防止底泥污染物再释放。截至目前,共栽种水生植物约4000平米,投放微生物菌剂160吨,比传统方式节约了15%的改造资金。
创新“三个结合”,生态修复增价值。在整治中,做到与景观打造相结合。按照“治理一条黑臭水沟、打造一个带状公园”的理念,在治理上力求突出特色、各具灵性,尽量保留河道原有的自然流线状态,避免裁弯取直,打造自然的河流带状景观。在考虑防护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着力建设水体和土体、水体和植物或生物相互涵养、和谐共生的自然生态体系,打造岸线生态工程,构成人河互动、人景相映、人水和谐的亲水景观空间,建成绿化景观22万平方米;与文化挖掘相结合。将城市生态修复与广元蜀道文化、女皇文化、三国文化、川陕苏区红军文化相融合,设置文化景观石16个、标识标牌20个,并根据本地文化和风貌特征重新命名原有沟道6个,将原来的“臭水沟”变为有文化涵养的“文明沟”;与“共同缔造”相结合。充分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创新推行土地“只补不征”模式、整治沿岸居民出土地,政府只对土地附着物进行补偿,不对土地征用,等项目完工后,归还居民进行管理,大大节约了项目建设资金,赢得了群众的积极支持。
机制上:强化“三个保障”创新改革高效推进
“我都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了,最大的爱好就是在院坝里养些花花草草和钓鱼,这条沟没有整治前,随时都会闻到一股恶臭味,更不要说有鱼了。现在水沟整治好了,我放养了30多条鱼,这都已过去20天了,鱼还是活着的,证明这条沟已彻底整治好了。”14日下午,记者看到家住上西街道办女皇社区居民韩武环时,他正在房前的花园里除草。“天暖和了,可在院坝里晒太阳了。”
据悉,我市已连续3年将黑臭水体整治作为全市30项重点民生实事之一,并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专门的工作小组,多部门联动协调推进。严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清单制+责任制”“定时报告制度”,市领导定期召开专题会、现场办公会,处理各种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高位推进有力度。
在工作中,深入落实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对韩家沟等6条黑臭水沟一期二阶段生态治理项目实行“告知承诺”“参照有证管理”等改革措施,加快项目推进。
结合每条沟渠、每个坑塘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生态修复方案,并逐步对河道沿岸进行绿化、亮化,修建雕塑景观、街心游园、健康步道等,让昔日人人避而远之的黑臭河道沿岸变为群众健身休闲的乐园。
并在全市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市级财政优先预留2个亿予以重点保障,同时加强项目包装和招商引资,累计完成投资20余亿元,确保项目稳步推进。
在如今的广元城,市民一打开窗户,看到的是蓝天白云,让人整天神清气爽;走在滨江大道,能看到清澈的河水欢快流过,让人心情舒畅。
短短几年时间里,全市绿色发展理念逐步贯彻,水污染治理持续推进,生态水系建设成效显著,城市水系景观美丽宜人。
现在,广元宜居指数显著提升,吸引了甘肃、陕西等毗邻省市的大批市民来广元购房、置业,居家养老,孩子上学,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018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总天数为343天,优良天数比例为96.1%,近三年平均城市热岛效应强度1.03℃;市容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整治,城市容貌评价值达8.94;城市供水更加安全,主城区管网水检测合格率连续三年达到100%。
水质的改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城市水系环境的治理任重道远。广元将继续开展综合治理,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建设“有山皆绿、有水皆清、有土皆净”的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广元实践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