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同行,共创辉煌!
黑臭水体

东莞:城市建成区22条黑臭水体 20条已基本消除黑臭

发布日期:2019-11-25 来源:南方都市报
  站在东城上埔排渠边上,两岸草木丰茂、水流潺潺,清风吹拂,闻不到一点臭味;而一年多前,这里又黑又臭,水体混浊不堪。
  上埔排渠是东莞市城市建成区22条黑臭水体之一。根据计划,这22条黑臭水体须于今年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截至目前,包括上埔排渠在内的20条黑臭水体已基本消除黑臭,长安镇三八河、长青渠正在抓紧攻坚。
  上埔排渠:从又黑又臭到V类水
  近日,南都记者来到东城上埔排渠。站在河涌岸边,只见水流潺潺,清澈见底,两岸花草在风中摇曳。
  曾经,由于前期截污管网尚未完善,每天约有5000m3的污水通过河头箱涵和排污口排入上埔排渠,从而导致水体污染,水质黑臭。
  上埔排渠的整治长度为950米。在整治方面,第一步是截污管网建设:由东城东部片区截污管网工程建设约4.3公里管网,并由东城街道通过查漏补缺,在上游补充约830米管网,进一步提高污水收集率。
  其次,采购一套应急污水处理设备,对上埔排渠的总口处污水进行应急处理。负责上埔排渠整治一体化设备运营的工作人员刘新文介绍称,首先通过离心泵,将污水抽到气浮机里,进行泥水分离。然后,污水进入生物池,通过生物菌种的作用,降低总磷、氨氮、COD等污染物的浓度,再排放到河涌里。
  不过,这里并非污水处理的终点。从生物池排出来的水,氨氮、总磷等指标达到一级A标准,还要经过生态修复。东莞圣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上埔排渠的水体修复工作。该公司董事长熊幼林表示,目前,每十天要往河涌里投放一次微生物菌,一次投放100公斤左右,对水体和底泥中的污染物进行分解,提高水体自净能力,这也是生态修复的核心部分。熊幼林称,上埔排渠末端的水已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比“不黑不臭”的标准更高。“V类水的自净能力比较强,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20条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黑臭
  据了解,东莞先后共有22条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被纳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根据任务分工,原有的10条黑臭水体由市生态环境局统筹,新发现的12条黑臭水体由市水务局统筹,计划今年年底前完成整治,并实现基本消除黑臭。
  目前,东莞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已进入收官阶段。截至目前,由市生态环境局统筹的10条黑臭水体已有8条完成整治,基本消除黑臭;长安镇三八河、长青渠正在抓紧攻坚,预计年底前可全面实现消除黑臭目标。
  此外,由市水务局统筹的12条新发现的黑臭水体已全部完成整治工程措施,基本消除黑臭。其中,东城4条黑臭水体(光明排渠、上埔排渠、下埔排渠、下桥河)和南城4条黑臭水体(周溪水陂涌、三禾市河、石鼓河、大园水(棺材涌))已完成效果评估,实现基本目标;南城余下2条(鸿福河、新基河)和万江2条(简沙洲涌、胜利涌6)黑臭水体正在开展效果评估工作。
  将把黑臭水体治理纳入总河长令
  东莞黑臭水体整治也面临着一些难题。市水务局透露,一方面,早期城市发展忽略了截污管网建设,截污短板问题非常突出,造成黑臭水体整治进展整体滞后。另一方面,部分黑臭水体的截污是总口截污,在雨污分流尚未完成的情况下,短期内无法彻底解决雨天污水溢流问题,造成雨天河涌水质反弹。
  目前,东莞正在积极推动雨污分流工作,力争年底前完成方案并达到施工的要求。明年起,将加快开展黑臭水体片区雨污分流工作,力争明年10月底前达到“长治久清”的要求。
  市水务局表示,下一步,东莞还计划出台总河长令,将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纳入总河长令。目前该计划正在征求意见,将于11月中下旬印发。
  采写:南都记者 田玲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