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同行,共创辉煌!
海绵城市

打造海绵城市的“上城样本”

发布日期:2020-06-09 来源:杭州日报
  每到汛期,城市内涝,不少地方就变成“水世界”。建设海绵城市,遂成为官方破解城市“逢雨看海”难题的优先选择项。在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从此,“海绵城市”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一块海绵,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近日,2019年度浙江省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价出炉,杭州市共有4个县(市、区)考评优秀,上城区就是其一。上城是个古老又现代的中心城区,2016年开始,该区通过“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维护”全链条管控,综合解决城市面源污染、雨污混接、排水防涝、节约用水及雨水利用等问题,以海绵城市的理念打造天人合一的现代城区。数据显示,去年上城完成海绵建设区域不少于1.5平方千米,其中重点建设区域望江区块完成0.5平方千米,白塔—八卦田区块、西湖风景区完成1.0平方千米。今年,上城海绵城市建设总面积将达2.58平方千米。
  经过多年努力,如今“海绵城市”已经从一个陌生的词语,渐渐融入上城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小到一块砖、一条路,大到一个社区、一所学校……“海绵城市”建设提升了城区的生态环境品质,也悄然改变着上城人的生活。
  全域管控
  “N+海绵”改造 老旧小区焕发活力
  2019年,国家全面落实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上城区顺势而为,积极践行“微更新”理念,旨在通过综合实施道路整治、绿化提升等工程,创建一批景区化示范小区。老旧小区“微更新”为系统化推进海绵工程建设提供了新契机,通过海绵化改造与小区内涝整治、雨污分流改造、环境整治等工作同步开展,摆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单体思维,有效激发老旧小区内生活力。上城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推进过程中,我们积极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加强绿色公共空间建设与改造提升,逐步打造‘点—线—片’串联成网的绿色宜居环境,通过雨水收集利用和低影响措施应用,控制场地雨水径流和污染,实施‘见缝插针’式的海绵举措,采用组合技术实现雨水消纳‘渗、滞、用’功能。”
  据悉,2019年上城6个街道已经对所辖区的老旧小区进行摸底并推出6个“微更新”项目试点,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推出36个“微更新”项目中,所有项目全面实施“N+海绵”改造,真正提升老旧小区的外在“颜值”和内在“里子”,构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体系支撑。
  2017年6月,美政花苑被确定为杭州市首例结合海绵城市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并于2018年8月正式完工。这个诞生在老小区的“海绵宝宝”,为美政花苑的36幢楼宇、5000余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
  “去年台风带来强降雨,还担心出门散步踩‘水雷’,但出来才发现,小区门前的人行道地面都没有积水,散步完全不受影响。”家住杭州复兴南路美政花苑的杨大伯不禁为小区点赞:“我们这里真正实现了‘海绵蜕变’!”
  作为2000年以前建造的房子,此前美政花苑有着杭州大多数老旧小区的“通病”——小区管网纵横错乱,又缺乏日常维护,很多管道都已生锈,经常堵塞。碰到下雨天,漏水、积水是常有的事,而海绵城市建设正是难题破解的“关键密钥”。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但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我们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既避免了洪涝,又有效地收集利用了雨水。”上城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美政花苑的改造中,渗水沟、透水砖全部上马,还增加、改善绿化,为小区新添了“雨水花园”。
  分区改造
  试点项目建设 “海绵体”效果初显
  作为中心城区,上城老旧小区密集,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改造有很大难度,对此当地也一直在思考与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上城区小营街道南班巷进行试点项目建设,探索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杭州市老旧小区“微更新+海绵”建设新模式。
  南班巷作为去年上城区启动的6个微更新试点项目之一,通过实现海绵城市改造建设全周期管理,有效融合党建引领、居民意见、技术组合等多元要素,积极打造老旧小区海绵改造样本。该项目作为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杭州市城市河道建设中心和上城区住建局、上城小营街道四级党建联建的一项特色领办项目统筹推进,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同时,建设前期小营街道针对居民改造意愿对小区252户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多次进行走访听取居民意见;更新改造过程中则采取“见缝插针”式的工作举措,通过技术“组合拳”实现雨水消纳“渗、滞、用”功能整合,让下雨天不再担心积水,彻底告别跑、冒、滴、漏、堵等现象。
  “下雨时,高位花坛负责接收雨水,雨水经过‘收、蓄、渗、排’的过程,通过植物的吸收净化,渗入土壤补给地下水。而道路雨水则引入渗渠、下凹式绿地,或通过植草沟最终接入雨水花园,方便干旱时对植物或景观补水,从而实现雨水的‘慢排缓释’。另外,传统绿化带经设计改造后,将成为美观实用的雨水收集系统,发挥多重效益,在实现天然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也解决了内涝问题。”据上城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南班巷的“微更新”改造工程已经完工,为全区乃至全市的老旧小区提供有借鉴、有参考的示范案例。
  系统建设
  由点及面铺陈 打造“大海绵”体系
  海绵城市技术在道路建设和绿地公园中的运用比较普遍,但在校园建设相对较少。如今,在上城“海绵校园”也有了成功的应用典范——海潮幼儿园。在海潮幼儿园的规划建设中,望江指挥部(望海潮公司)作为建设单位,充分发挥前期规划的引领作用,在规划编制初期就通过对项目规划特点、区域降雨情况等要素进行科学性、多层次的评估研判,充分融合排水排污、校园教育等多元需求,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特色落位和细节落位。
  走进海潮幼儿园,你会发现它的独特之处:雨水花园、雨水循环系统……“我们从海绵校园和节约水资源角度出发,提倡使用雨水收集的方法将滞留的雨水汇集、过滤、储蓄再投入到日常的用水当中。通过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同时还缓解了校园的热岛效应。”望江指挥部(望海潮公司)项目负责人说,这种设计让整个校园呈现以水为核心的生态理念。
  与此同时,为了打造具备雨水管理教育的户外环境,望江指挥部(望海潮公司)在前期设计过程中就为海潮幼儿园配备了具有雨水调蓄功能的户外休闲娱乐场地,采用下沉广场的景观设计,作为学生运动、玩耍、观察的户外课堂,也发挥着雨水储蓄功能。在雨水收集的每个阶段设置详细的解说标识,将雨水调蓄的管理理念传达给孩子。
  “校园作为一个微型社会,其建筑和人口的密集程度和规模程度要超过城市的其他区域,其水量需求庞大,排污负担重,加之校园内用水方式、途径多样,都给城市供排水带来巨大的压力。” 望江指挥部(望海潮公司)项目负责人认为,在校园中实现海绵城市的优化措施,促进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不仅能起到整合水资源,节约用水的目的,还能改善城市供排水的压力和投资负担。
  海绵城市的建设为校园增添了新的绿意,给同学们带来了更多文化娱乐、休闲运动的空间。作为上城未来建设发展的核心区域,望江区块接下来将新增十几所学校,一批连片成网的“海绵校园”也将在这里集中呈现。此外,未来2-3年,望江区块有近百个项目启动建设,这些项目涵盖建筑与小区,公共设施、绿地与广场、道路、河道水系以及其他市政设施等多种形式,不同类型的项目将带动整个望江片区海绵城市建设,最终推动望江区块成为一块巨大的“海绵体”。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反复提及,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是关系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乃至根本大计,而海绵城市则是生态文明建设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打赢碧水攻坚战的关键所在。从无到有,破局立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海绵体”效果也逐步显现,走出了一条具有上城特色的 “海绵城市”建设新路径。
“我们的海绵城市建设只是起点,未来将继续坚持‘雷厉风行’与‘久久为功’相结合,运用系统思维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上城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同时要以“海绵城市”建设为重要突破口,着力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以及城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本站编辑 祝婷兰摘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