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首批16个试点之一——海绵城市“贵安样本”在黔中大地上演
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开发建设始终,不断完善生态制度体系,建设会“呼吸”的海绵城市“贵安样本”……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在贵安新区齐头并进。
“1+9”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海绵城市、环城水系、环境治理……在近6年时间的开发建设中,绿色发展故事贯穿贵安新区方方面面,于西南腹地书写了良好生态与人、自然和谐共生的佳话。
夯实制度基础发展有章可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作为肩负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战略使命的国家级新区,自设立以来,贵安新区就围绕实现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的目标,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完善基础上,探索创新、高效统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为新区生态文明建设构筑起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堡垒”,使新区生态文明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目前,贵安新区在高标准编制《贵安新区直管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相继出台了《贵安新区直管区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贵安新区直管区生态环境负面清单制度》《贵安新区直管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施办法(试行)》《贵安新区直管区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贵安新区直管区湿地保护制度》《贵安新区直管区森林保护制度》《贵安新区直管区山体损坏恢复制度》等系列制度,形成“1+9”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除此之外,贵安新区还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开展环境保护区域联防联控,加快实施环保税制度,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整区推进试点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建立生态环境数据资源管理体系,运行好数字环保平台;严格落实三级河长制,发挥民间河长作用;积极开展生态日活动,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生活新方式……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正是由于这些生态制度体系的不断建设和完善,擦亮了贵安新区的生态底色,为贵安新区持续推进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逐步打通了贵安新区由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制度通道。
融入“海绵”理念城市能够“呼吸”
走进贵安新区湖潮乡星月社区,随处可见的绿化草丛、景观设施、社区砖体小道,看上去与新建传统式小区并无区别。
然而,社区里的这些设施,处处都隐藏着海绵设计。包括星月社区等在内的新区各个社区,从建设一开始,海绵设计理念就渗透到各个方面,小区道路、绿化草丛、景观设施都融入了海绵设计。
星月社区内部道路大量使用的透水砖,就像“海绵”一样,不仅可将雨水保持在土壤层中,还能配合景观绿化和人工措施,构造全方位的雨水吸纳及保持系统,是地地道道的海绵社区道路。
而实际上,作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贵安新区用海绵城市理念建设城市,是保护水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重要内容。
经过几年的艰苦建设,贵安新区围绕“打造全国海绵城市贵安样本”目标,探索厚植生态文明理念的城市发展模式,在规划统筹、城市建设、运营管控等方面不断创新,走出了一条贵安特色明显的国家海绵城市建设新路。
海绵公园、海绵草地、海绵道路、海绵社区、海绵学校、海绵医院……如今的贵安新区,处处彰显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热岛有缓解、水体不黑臭”的以人为本宜居城市新形象正在逐渐显现。
2017年,贵安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完工项目23个,完工区域面积6.62平方千米,累计完成投资34.24亿元。
2018年,贵安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已完工40个项目,完工区域面积12.79平方千米,完成整体工程的65.4%,累计完成海绵投资43.11亿元。同年,在“2018年澳门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及展览”上,贵安新区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积累的经验、取得的成绩、打造的样板,通过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先进理念、精彩实践以及生动案例的展示,获得了参与该展览嘉宾的一致好评和点赞。
建设绿色家园贵安从未止步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民生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长远大计。
作为承担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战略使命的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一直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工作,努力提高新区群众生活满意度和幸福度。
淘汰燃煤锅炉,推广清洁能源。从2015年开始,贵安新区全面启动燃煤锅炉淘汰提升工作。为了扎实开展这项工作,当年,贵安新区在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燃煤锅炉淘汰工作的同时,还给予企业每蒸吨4万元的补贴,并积极联系新区的燃气公司给企业提供帮助。
“同时,我们还与每家燃煤锅炉使用单位签订了责任书和淘汰任务书,无法完成淘汰任务的企业,我们将联合相关单位共同执法,责令他们限期进行燃煤锅炉淘汰。”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说。正是这份决心和勇气,2016年底,贵安新区率先在全省全面完成燃煤锅炉淘汰,进入燃煤锅炉“零时代”,严守生态保护底线。
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保护蓝天不被污染。2017年,贵安新区全年共计淘汰锅炉54台,共139.5蒸吨;开展联合执法,积极推进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对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与污染环境坚决说“不”,共查处企业8家,罚款34.547万元。
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2015年,贵安新区启动为期3年的清洁家园工程,大力实施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改善农村环境和居住条件。
如今,贵安新区4个直管乡镇不仅全部实现保洁公司垃圾打扫清运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4个直管乡镇的垃圾转运站还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区“户收集-村清运-镇转运-区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模式也正式建立,群众生产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升。
2018年8月,贵安新区在全省率先开展推广生活垃圾分类。目前,该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实施中,并取得阶段性成效。新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龙山村和松柏村,基本实现常住人口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100%,垃圾分类投放正确率不断提升。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试点高校生活垃圾分类有关工作也已开启。
呵护青山绿水构建环城水系
贵安新区地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分水岭地带,境内有红枫湖、松柏山水库和凯掌水库等贵阳市和贵安新区的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区。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贵安新区,自设立以来,对境内的水资源保护从未松懈。
贵安新区在生活区、商用区、工业区发展建设严守生态红线的基础上,围绕辖区内的绿水青山生态资源优势,开展污水结构性缺陷修复,打造贵安新区环城水系,并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城市客厅”。
几年来,贵安新区在做好“水文章”上,先后启动了马场河——车田河联通工程、车田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九峰湖水体治理工程“一环(环城水系)两河十四湖”等一批环境项目整治工程,规划构建“五区为底,八廊通联,山城相嵌,景观通贯”的生态绿地系统。
经过几年的精心打造,如今贵安新区已初步实现“碧水穿城、绿水绕城、清水串城”的喜人景象,推窗即青山,出门即绿水,在贵安新区已成为现实。
据统计,截至目前,贵安新区有河流29条,重要河流8条;湖库共计24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1)型水库7座,小(2)型水库9座,人工湖7座……河湖水系全面畅通,生态底色更加厚重,贵安“绿意盎然”。
生态宜居住游客自然来
近年来,贵安新区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着力打造全域旅游集散地和国际游客落脚地,不断吸引省内外游客前来休闲度假。在今年夏天众多前来贵安新区休闲度假的天南海北的游客中,一名叫张海峰的游客给记者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
张海峰来自内蒙古。与其他纯属游玩度假的游客不同,他休闲度假只是一个小因素,最看重的是生态环境,以便修养身心、调理身体。
“我对空气质量和环境要求相当高。”张海峰告诉记者,经过他在网上多方“调查”筛选后,最后选择了位于黔中腹地的贵安新区,来到新区马场镇平寨村一家乡村旅馆住下,一住就是半个月。“原本只是想来试试,没想到来这里住了几天后,我就发现原本有些干痒的喉咙渐渐好了起来,呼吸很舒服。”身体好,心情也就跟着好了起来。张海峰还饶有兴致地去了周边的云漫湖、天河潭等旅游景区游玩,心情得到了极大的放松,每天都过得很愉悦。“贵安实在太宜居了,有机会,明年还会再来。”假期结束前夕,张海峰笑着说。实际上,青睐贵安新区良好生态宜居环境的,远不止省外游客。
数据显示,近年来,前来贵安新区休闲度假旅游的省内外游客持续增长。仅2018年,贵安新区就接待游客607.6万人次,同比增长25.4%;旅游综合收入实现32.8亿元,同比增长26.4%。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任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