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共饮放心水 临沂农村供水改革意见出台
“三分建、七分管。”为确保农村供水工程建成后长效运行,市委、市政府决定率先启动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各县区按照“市场化运作、规模化建设、专业化管理”的工作思路,整合、新建国有公益性供水主体,构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服务、统一水价、统一应急供水保障的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理格局,健全完善的水源安全供给体系、企业运营管理体系、服务指导保障体系、供水应急服务体系和行业监督管理体系,实现从水源到水龙头“一条龙”管理。
《指导意见》共分为四个部分,提出了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体制的总体要求,明确了任务目标、工作重点和部门职责。
《指导意见》出台后,将有利于指导各县区稳步推进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在政府和部门的监管下,将所有农村饮水工程全部推向市场,由企业自主经营,并逐步达到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管理,逐步向电力行业管理模式转变,从根本上解决过去农村供水工程多头管、分头管、多层次管的问题,实现供水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群众长受益。
从水源到水龙头“一条龙”管理 为有源头活水来
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全面深化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村供水工程长效管理体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实现从水源到水龙头的“一条龙”管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供水保障。
——当前现状
据介绍,我市地域广、山丘区面积大,受地理条件、资金不足、管理不善等因素制约,农村饮水安全仍存在发展不平衡、工程年久失修、管护不到位等问题。截至目前,全市仍有5000多个村庄未解决饮水安全问题,“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集中供水率、供水保证率”全面低于省平均水平。
供水需求与管理、建设滞后的矛盾,各地的实际需要与投入不足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为此,根据国家和省里有关部署,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农村饮水安全攻坚行动,全面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任务目标
2020年底全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
针对我市农村供水管理不规范,多头管、分头管、多层次管的现状,按照“市场化运作、规模化建设、专业化管理”的工作思路,本着“保供水、促节水”的原则,各县区确立一个县区级国有公益性供水主体,构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服务、统一水价、统一应急保障的农村供水管理体制,健全完善的水源安全供给体系、企业运营管理体系、服务指导保障体系、供水应急保障体系和政府监督管理体系,实现从水源到水龙头的“一条龙”管理。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努力实现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智能化、服务信息化。到2020年底,全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规模化集中供水率达到85%以上、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供水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工作重点
“市场化运作”
在明确供水管理主体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和方法,逐步把农村供水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推进,努力提高市场化运作的科学化水平。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积极稳妥整合、新建国有公益性供水公司,全面负责本辖区内农村供水。市辖五区农村供水由市水务集团及五区统筹推进城乡供水建设、管理、运营服务一体化。其他具区无论集中供水还是多村、单村供水,应全部纳入国有供水公司统一管理。供水公司要在行业部门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供水主体作用,对本辖区村农村饮水工程融资、建设、运营、管理、服务全部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建立起管理科学、定价合理、服务到位的企业运行机制和可持续运行供水管理模式,确保农村供水工程沿着市场化的路子健康发展。农村饮用水工程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水价核定与水费计收要体现公益属性,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的原则运营管理。辖区内农村供水要统一水价,对特殊群体实行水量或价格优惠政策。
“规模化建设”
优化水源、水网、水厂工程布局,打破地域界限远距离、跨区域引水,整县域推进,注重发挥规模效益。同时,充分送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材料,全面提升供水基础设施建设的先进水平。通过现有水源地扩容、新建水源工程等方式,实现多水源地联合调度,互为补充,提高农村供水保障能力。以原有骨干水网为依托,通过改、扩、建、并、联等措施,延伸水网管线,扩大水网覆盖面。有条件的县区,立足一张水网采取管网延伸,打造“一县一网”的供水格局;对山丘区、偏远地区和人口分散、不具备联网条件的可采取“一县多网”模式;对自然条件较差、建设成本高,但水源有保障的,可采用单村或联村供水模式。同时,逐步取缔、关停规模以上水网已覆盖的小型水厂和单村供水工程。
“专业化管理”
在工程养护、计量服务、应急保障方面,充分运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和智能设备等手段,建立农村供水管理信息化平台,逐步实现供水管理服务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建立起县级供水公司、乡镇供水站、村级服务站“三级联动”机制,打破地域界限,对农村供水工程实行统一调度维修、统一考核监管、统一物资调配,不断完善工程运行管理机制。统一实行“挂表收费,户外计量”,参照电力行业管理的模式进行专业化管理服务,建立健全企业标准化体系,努力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在水费中计提专项维修基金,专款专用。设立116服务热线平台,专人值班,及时受理各种诉求。国有供水运营单位要建立健全应急保障体系,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制定应急供水预案,出现供水突发事件时,要在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全面负责应急供水,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农村人口供水需求。
“强化水质监管”
供水企业要依据规范要求,按照日常预防为主、安全屏障前移的原则,严格制水工序质量控制,强化消毒水质检测,按照规范要求建立严格的取样和检测制度,加强对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检测。县级水质检测中心按规定的检测项目和频次,加强对农村供水水质的抽检。各级卫健部门按照相关规定确定水质检测任务、范围、项目和频次,定期对农村供水水质进行监测,及时反馈监测结果。各部门、单位要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农村居民吃上“安全水、放心水、明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