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生态环境行业扶贫聚焦饮用水安全
新庞庄村委会主任耿广波告诉记者:“我们村共有380余人,90余户,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使用省级环保专项资金,按照‘三牌一网’标准建设的,目前供水量是每天9.5立方米,全村人都喝上了放心水。”
一个个曾经“脏乱差”的黄河滩区村建设成了美丽乡村,一处处黄河滩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建起了防护房、防护网、警示牌等保护设施……黄河滩区是全省较为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和新时期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这些曾经因受特殊自然地理条件和黄河防洪政策限制、经济发展滞后、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的滩区村的变化,是山东省生态环境部门在行业扶贫中,强化政治担当,聚焦饮用水安全持续发力的真实写照。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崔凤友在日前召开的全省生态环境行业扶贫工作现场会上强调,贫困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事关广大贫困群众的根本利益,关乎全省脱贫攻坚大局。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保障贫困村饮用水源安全作为生态环境系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从生态环境保护中稳定受益。
健全机制 用好资金
开展生态环境行业扶贫具有双重意义,既让贫困群众从守护绿水青山当中增加获得感,又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土壤生态环境处处长庄荣盛告诉记者:“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把生态环境行业扶贫摆在突出位置,围绕全省7005个省定贫困村和新增2000个扶贫工作重点村饮用水水源地,组织开展了贫困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的划定、保护工程建设等工作,全省生态环境行业扶贫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为健全生态环境行业扶贫工作机制,山东省建立了市、县两级生态环境部门贫困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责任清单,对逐个水源地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其中,县级生态环境部门是贫困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的责任主体,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辖区内行业扶贫各项任务落实;市级生态环境部门落实包保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干,加强对县级工作的指导、督促与检查;省级根据责任清单,适时开展监督检查,对存在突出问题的,依照责任清单溯源问责。
枣庄市注重帮扶与综合整治相结合,发挥资金“催化剂”作用,去年投资233万元对9个贫困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利用村内坑塘建设9处氧化塘,使村庄污水处理能力每天达到670立方米,全市已有51个省级贫困村创建成为“美丽乡村”。
烟台市利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近7000万元,对813个村进行了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在内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市贫困村饮用水水源地共设置各类标志牌759个,建设物理隔离设施1.65万米,生态隔离3000平方米,实现“一源一表两照”。
济南市槐荫区委副书记、区长朱玉明对记者说:“在生态环境行业扶贫工作中,槐荫区着力做好‘划、立、治’,即划定饮用水源地保护范围,建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设施,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整治专项行动,顺利完成了黄河滩区脱贫迁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利用省级补助资金100万元,建设水源地防护设施、界标、宣传牌、交通指示牌,维修机房、机井,增加直饮水系统,对水源地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落实项目 严格监管
“济南市92%的贫困村位于山区,不具备通自来水条件,饮用水水源类型多样,以大口井、蓄水池、泉水池为主,点位地形复杂、场地狭窄、施工难度大,且一村多源。为此,济南市区两级生态环境部门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建设了防护设施,195个贫困村480处各种类型、各种地形的饮用水水源地全部按照‘三牌一网’的标准建设了防护工程,16处黄河滩区水源地防护工程已完成。”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阴浩说。
在划定贫困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或保护范围、建设水源地保护工程项目的同时,山东省各市还积极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现状调查监测,综合整治水源地周边环境,严格日常监管,切实保护饮用水源。
潍坊市编制印发了《潍坊市省定贫困村“千吨万人”以下水源地现状调查监测方案》,委托第三方监测机构对22处“千吨万人”以下水源地进行了调查监测,相关县、市、区生态环境部门对现场采样进行了全程监督,对实验室分析进行质量抽查,保证监测数据真实、准确。
日照市加大供水保障能力,供水规模在“千吨万人”以上的集中式水源地,建设适度规模的应急备用水源,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维持贫困村居民基本生活用水。
济宁市将省定贫困村饮用水水源地工作纳入日常网格化监管,市监管平台将省定贫困村饮用水水源地纳入系统,网格员通过手机APP“专项巡查”模块开展贫困村饮用水水源地日常巡查工作。截至目前,网格员对186个饮用水水源地共巡查1117次,发现、处置环境问题24个。
临沂市扎实开展水源地周边污染防治工作,重点清除排污口、违法建设项目、违法网箱养鱼和畜禽养殖污染等,组织开展市、县综合执法检查,目前已完成19处贫困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清理整治任务。
菏泽市结合辖区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等日常环境监管工作机制,对省级贫困村饮用水水源地逐一明确了责任人员,同时要求各县区把省级贫困村饮用水水源地检查工作纳入网格化巡查日常工作,每季度至少组织开展一次省级贫困村饮用水水源地集中巡查。
加强宣传 持续推进
围绕生态环境行业扶贫工作,山东省各地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宣传,建立健全水源地防护设施长效维护机制,持续改善水源地保护区环境质量,切实保障贫困村“水缸子”安全。
淄博市把贫困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作为“一把手”工程,以非常政策、非常举措、非常力度持续攻坚,充分利用电视、微博等平台,通过悬挂宣传条幅、发放明白纸等措施,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宣传,向农民群众普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相关知识。
聊城市印发了《关于做好环保行业扶贫信息宣传报道的通知》,枣庄市设计了《告村民水质安全状况明白纸》,威海市通过新闻媒体加大环保扶贫政策、脱贫目标、重点任务、实施情况的宣传力度,及时总结和宣传推广好做法、好经验。
泰安市对已建成的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质量进行巩固提升,不断完善贫困村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形成常态化、社会化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滨州市定期开展排查、实施监测,从严从重查处违法行为,及时消除饮用水水源水质隐患。对照责任清单及落实情况档案,组织开展专项考核,对发现问题实施责任倒查、督导整改,确保扶贫任务落实到位、持续推进。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要求,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把行业扶贫摆在重要位置,各市生态环境局“一把手”和分管负责同志要把脱贫责任牢牢扛在肩上,亲力亲为,做到“项目现场要亲自察看,项目进度要亲自督办,项目效果要亲自考核。”在扶贫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部门行业优势,创新工作机制,以生态环境保护助力脱贫攻坚,支持贫困地区打好打赢污染防治和精准脱贫两个攻坚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筑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