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海绵城市设计标准图集编制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规划、给排水、生态、景观等多个专业,不同专业之间的衔接至关重要。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建设理念,提出之始,很多城市面临着不知道怎么建的问题,深圳也不例外,故编制出台地方海绵城市设计标准图集和技术导则,有效提供设计标准、规范工程做法、保证工程质量、提高设计效率、统一审查标准,进而有力支撑海绵城市全域系统推广,是十分必要的。对此,《深圳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中提出了“针对南方滨海高密度地区、雨源型河流地区等特征,编制海绵城市相关技术标准及规范”的具体工作任务。
项目旨在基于深圳市的自然水文条件、土壤状况、原有排水系统基础、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等因素,重点结合项目建设特点,因地制宜制定出一套适用于深圳市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道路、建筑小区、河湖水系、雨水回用系统的海绵设施设计标准。
图1 图集设计框架
2.项目主要技术内容2.1创新点
项目在国家海绵城市建设标准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深圳本土特点,如滨海高密度建成、雨源型河流密布、水资源短缺、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任务重等区域特征,删减了不适用深圳的海绵化设计,有针对性新增多项适合深圳的海绵化设计,为设计者、审图单位、监理单位及业主方的监管提供统一的海绵城市技术、规范、数据及图样标准,也为施工阶段的参与单位提供工作依据,形成一套通俗易懂的设计标准图集工具,更具实操性。主要技术创新点表现在:
(1)针对深圳市普遍存在的容积率较高的超高层建筑,其屋面环境不适宜开展绿色植物种植的特点,新增了蓝色屋顶海绵技术措施,通过铺设陶粒等材料构建蓝色屋顶,对屋顶雨水径流进行临时滞留或暂时储存,降低峰值流量,具体包括两种蓝色屋顶的设计标准。
图2 蓝色屋顶设计图纸(左)和实景参考(右)
(2)针对超高层建筑立面面积大需充分收集立面雨水的建设项目,新增了垂直绿化设计图集,具体包含两种绿化垂直方式,兼具净化性、蓄水性和景观性。
图3 垂直绿化设计图纸(左)和实景参考(右)
(3)针对用地紧张且分布占比较多的高架道路、轨道线路高架路面雨水径流控制、桥下空间利用,新增了海绵城市建设解决方案,即高架路面雨水汇流至绿化带,当水位高于溢流口顶面标高时溢流进入下游管道系统排走。
图4轨道线路高架路面雨水径流控制设计
(4)针对河道、滩地、蓝线均有一定空间的大型河道,提出复式断面及梯形断面措施多样化的海绵设施布局建议和设计形式;针对空间受限不具备大范围造坡的小型河道和“三面光”河道,提出矩形断面空间集约型的海绵设施布局建议和设计形式。
图5矩形断面海绵设施布局建议
(5)针对深圳雨源性河流的特征,对进入河道不同来源及不同入流方式的雨水,提出场地地表径流、雨水管渠内市政客水两种不同的水质处理方式。地表径流主要由雨水花园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多重净化后进入河道;市政客水初期雨水可经初雨调蓄池储存与净化,中后期雨水通过市政雨水管渠直接排入河道。
图6复式断面生态岸线改造建议(市政客水处理)
(6)针对水资源短缺及雨水回用需求,建立了一套雨水收集、储存、回用完整技术体系,并推荐了适宜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流程,完善雨水回用系统配套设施。
图7雨水收集回用系统流程图
(7)针对深圳市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任务、面源污染较为严重等特点,新增了适用于深圳市的生态环保雨水口、复合介质生物滞留设施、新型雨水口沉积物高效截污设施等特有单项海绵设施的设计图集。
图8不同工况下生态环保雨水口的运行情况
2.2应用情况(1)助力深圳在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优异成绩。
项目研究成果作为深圳本地化的海绵城市设计标准图集,广泛应用于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管控、设计和工程建设全过程,有力支撑深圳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和全域系统推广,助力深圳市在北京、上海等同批14个城市中脱颖而出,在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绩效评价中取得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
(2)有效指导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巡查工作。
有效指导技术人员、施工单位开展海绵城市设计和工程建设,同时为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开展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监管和监理工作提供了通俗易懂的工作依据。上述相关单位在海绵城市相关业务工作中均大量参考使用了本项目成果。
(3)打造一大批海绵城市优秀示范项目。
依托项目成果建设完成的海绵城市优秀项目不胜枚举,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运行状况良好,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提升,广受专家和市民好评。
(4)实现项目成果转化并获得行业主管部门及业内专家充分肯定。
基于项目研究成果转化的深圳市地方标准(DB4403/T24-2019)已于2019年正式印发实施。基于项目核心成果,申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论文5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并发布地方标准3部。后续基于本项目研究成果关键技术的海绵城市建设仍具有广泛的空间和发展前景。
图9上升为深圳市地方标准
图10 发表相关论文5篇
2.3经济、社会效益情况(1)经济效益
经济应用效益主要包括节省城市排水设施的运行费用、减少用水带来的费用、节水可增加的国家财政收入与消除污染而减少的社会损失四个方面。深圳市近三年来,以光明区凤凰城国家试点为先机,带动包含27个重点区域在内的全市域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将海绵城市建设与治水、治城深度融合,划定河道蓝线236.84平方公里,159条黑臭水体全面消黑,463个城市内涝点全部消除,近21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品质提升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初步估算得到本设计标准图集目前在深圳市得到的经济效益约为25.66亿元。
(2)社会效益
一是项目作为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的指导性文件,共计指导海绵城市项目建设2273个、方案和施工图设计1342项、项目现场巡查合计5700余项次。
二是为海绵城市中的关键环节提供了成套的技术解决方案,通过对各类项目的海绵城市建设有效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三是借助水务、环保宣传平台,提升了相关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技能储备,有力支撑深圳海绵城市全域系统推广。
四是有效规范了深圳海绵设施设计、提高了方案设计效率、统一了项目审查标准、规范了建设工程做法、保证了建设工程质量,亦为全国同类型南方滨海高密度地区、雨源型河流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模式。
3.主要完成单位及完成人简介
项目主要完成单位为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圳市光明区水务局、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项目的牵头单位,统筹整个项目具体工作,对多项关键技术进行了发明创新,并在各项工作中充分运用和推广本项目技术成果,是本项目的主要贡献单位。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项目的技术指导单位,提供多项技术研究和技术支持工作,并对项目的技术措施和技术标准提出优化、创新、改进建议和意见。深圳市光明区水务局作为项目的技术支撑和应用推广单位,提供多项技术支持工作,并在光明区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中,推广运用项目技术成果。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作为项目的技术支撑单位,提供多项技术研究和技术支持工作。
项目完成人为:丁年、张亮、张明亮、俞露、管运涛、曹广德、任心欣、李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