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同行,共创辉煌!
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

北京市老城区合流制溢流管控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

北京是一座拥有三千年历史的城市,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化国际城市,在北京市新总规中,提出了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的目标,将北京打造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保护及改善老城区水环境,是实现水城共融目标的重要任务,而控制好、利用好老城区现存的596km合流制管网汛期溢流是首要目标。

围绕这一目标,项目充分发挥厂网一体化运行的优势,以“管好两端,用好中间,调蓄为主,分流为辅”为合流制溢流控制的基本技术路线,在管网前端污染控制及径流削减、利用现有排水暗沟调蓄、在排河口末端拦截垃圾及合流制溢流净化等方面做了较有成效的工作,使老城区合流制管网更安全、更绿色,减少了汛期合流制溢流对老城水环境的污染。

老城区的分流制区域小,仅为9%,其余均为合流制区域,且主要集中在胡同内。因此,围绕这些设施做好北京市核心区(二环内),污染源源头控制、溢流污染空间调蓄和末端治理,实现了系统化治理工程。


1 首都核心区排水管网示意图

二、技术先进性

本项目结合CSO污染控制,在策略和技术上,从传统做法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系统化治理解决策略转变。

1、系统性强

项目以保障城市水安全兼顾水环境为目标,以“管住两端,用好中间;调蓄为主,分流为辅”作为基本路线,并充分发挥了厂网一体化运行的优势,整体治理效果凸显。系统完整性体现在设施的全生命周期和排水流程的全过程控制。

2、治水理念新

加强项目在智慧化、智能化方面的应用,在项目中广泛应用到数学模型,以模型模拟为先导,指导治理和运行调度整体方案,充分利用激活管道本身的空间,构建集约化管道空间调蓄装置,实现智能化控制。

3、治理技术新

结合核心区控规,参与低洼院落及老旧小区改造引入海绵化改造,把海绵理念引入到改造上,打造老城区的“海绵小院”,并引入自吸式水泵、液位计等设备,能根据院内降雨变化,自动抽排,并实时监控上传关键数据。在中段调蓄上,西盖及前三门调蓄为国内首个管道空间调蓄落地项目,根据液位变化实时控制闸门启闭,并实现了调蓄过程的可视化,所有数据均能实时传输到管理平台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末端排河口,借鉴英国技术,安装了高速水力旋流装置,不但能有效拦截垃圾,还能消减35%COD,净化水质。

4、经济性显著

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效益方面,例如西盖和前三门空间调蓄改造项目,均是利用地下管道空间进行安全调蓄。西盖-前三门的总建设投资430万元。在同等保障度和调蓄能力下,相比较建设传统的新建调蓄池,可节省90%以上的建设投资。


2合流制排河口可调节式截流堰运行情况

3大管道空间调蓄项目运行及末端绿色防汛措施

三、运行成效

2015年至今,在源头控制方面项目在胡同内的合流制雨水口内安装了260个防倾倒隔板,研发了新型的可启闭式雨水口,有效拦截倾倒、私接雨水口的行为。同时在雨水口内安装了2600个防臭拍门,覆盖辖区内12%的合流制雨水口,有效控制了合流制管网向环境中散发异味,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治理混接、错接145处,减少排污量1000m³/d。在雨水径流控制方面,围绕大栅栏、东四地区集中以海绵城市理念改造了24处低洼院落,解决了居民汛期院内积水问题,同时实现了院内雨水的滞留、缓排和再利用,有效为周边管网腾容,提升区域防汛安全。

2017年开始在溢流调蓄方面西盖、前三门、龙须沟三个流域充分利用管道现有空间进行合流制溢流污染调蓄,破解了老城区、文保区难以进行分流制改造和新建调蓄池的难题,项目投资小、见效快,通过模型模拟优化运行调度方案,使各调蓄空间既能独立运行、又能联调联动,实现安全调蓄流域范围内15mm~18mm降雨的合流制污水不排河,并传送到下游水厂处理,变为再生水回补河道。20177月投入运行以来,四年间累计运行73场次降雨,至今以累计存蓄合流制污水185万吨。在同等保障度和调蓄能力下,相比较建设传统的调蓄池,可节省90%以上的建设投资。

2015年至今,在末端治理方面完成21处合流排河口NB溢流报警安装及垃圾拦截装置安装,实现合流制排河口24小时实时监控非降雨时段溢流情况;完成2个排河口高精度水力旋流装置安装,对初雨水中SS去除率可达60%COD去除率约40%,有效改善了河道水环境质量。


4筒子河水环境现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