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同行,共创辉煌!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建设防洪工程抓好黑臭水管理改善河湖生态面貌 兰州市加强黄河生态治理与保护

发布日期:2019-11-11 来源:兰州日报
  蔚蓝色的天空,大河奔腾而下。站在新修建的河堤上一眼望去,汉白玉的河堤护栏,整洁统一的健身步道,两侧是葱茏的绿植、各色鲜花,让人心旷神怡。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黄河生态治理与保护工作,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加固河堤,黄河兰州段防汛能力明显提升,河湖环境进一步改善,水质常年稳定达标。
  “近年来,兰州市黄河两岸的变化有目共睹,我们的目标就是治理好黄河、保护好黄河,让它成为造福于民的幸福河。”市水务局局长魏孔仁告诉记者,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更加坚定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一心一意把群众的事情办好、办实,这也是全市水务系统开展主题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建设黄河干流防洪工程安全度汛有保障
  兰州作为全国54个重要防洪城市之一,也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特别是2012年7月,黄河兰州段发生了26年来最大洪水,因原有堤防建设年代长,病害隐患多,造成一定险情。
  2012年9月,我市启动兰州市黄河干流防洪工程前期,2015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列入黄河干流甘肃段防洪工程实施,是国务院2015年172项重点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兰州市投入最大的防洪建设项目,总投资达到了16.8亿元,项目设计总工期为36个月,预计2019年底前全面完工。该建设工程计划新建堤防13.79千米、护坡及护岸21.15千米,维修加固堤防41.31千米,维修加固护岸3.25千米。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黄河兰州段的防洪工程已基本完成,其成效也相当明显。
  “目前,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这一工程将确保兰州今后平安度汛。在2019年汛期,黄河兰州段流量达到每秒3730立方米,大水漫上河滩,但两岸堤防毫发无损。”市河湖管护中心副主任、市黄河河道管理站站长郭德军介绍说,兰州市黄河干流防洪工程是兰州市一次性投入最大的黄河防汛工程,项目的实施为兰州市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运用新技术新理念加强黄河生态保护
  黄河干流兰州段全长150.7公里,而城区段河道长47.5公里。如何围绕黄河做好生态文章?是兰州市委、市政府近年来不断探索的思考之路。
  南滨河东路的兰铁泵房原是20世纪60年代兰州铁路部门建成的一处取水口,2008年被彻底废弃。由于主体结构破损严重,十多年来,这一泵房严重影响了周边整体景观环境。2018年底,我市实施了兰铁废弃泵房综合治理项目,拆除了废弃泵房上部已破损的结构,利用下部结构,改造为观景亭,联通滨河漫步道和人行道,方便游人出行。避免了大拆大建对河床和堤防基础扰动影响行洪安全的情况出现,也给黄河兰州段生态保护和废弃泵站等建筑物改造开创了新的思路,让市民在茶余饭后多了一处亲水、观河、纳凉的好去处。今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兰州黄河两岸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情况时,站在这里眺望两岸,对黄河之滨的美景大加赞誉。如今,这里已成为市民、游客休闲的好去处,也是黄河风情线上的“网红打卡点”。
  围绕黄河兰州段防洪治理,我市水务部门综合施策,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在做好基础的防洪工程的同时,兼顾城市生态修复,坚持系统治理。细心的市民或许已经发现,在部分河岸边没有了石头、水泥浇筑的河堤,多种新形式的河防建筑全新亮相。
  10月16日,记者在城关区盐场堡码头西侧的河岸边看到,这里建有暗红色台阶状的防洪设施。看似寻常的防洪台阶却有着大“内涵”。郭德军站长介绍说,在暗红色的步道垫子底下,是锌铝合金材料搭建的防洪架,里面是生态美格网。这种新的建筑工艺,可以长期有效防锈。“2018年以来,我们用这种新材料建设了总长2.8公里的试验段,分别在元通大桥南岸、中山桥南岸、马拉松公园、盐场堡码头西侧。”
  在城关黄河大桥北岸西侧,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网格结构网格里长满了茂密的高羊茅和芦苇,自由生长,绿意盎然。这种网格状的生态预制块也是我市在河堤河岸建设中引进的新材料。郭德军站长介绍称,这里以前都是沙土,经不起洪水的冲刷。一场洪水过后,岸坎便不复存在,造成水土流失,河道也往往会发生改变。生态网格预制块下面铺设了加筋麦克垫,与上部结构牢固地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有效的抵抗了洪水冲刷,能起到非常好的保护作用。同时,结合生物治理措施,在网格内播撒适合兰州气候的、根系发达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和水生植物种子。通过生态措施治理使植物发达的根系与生态预制块、加筋麦克垫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步增强了护岸的强度,有效防止了河水冲刷造成的水土流失。
  据悉,在我市黄河干流防洪工程建设中,城区段全线都采用类似的生态预制块结构对堤防护岸。农村段则将合金材质的格宾网与块石结合,按随坡就势的原则实施,大幅提升了护岸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抓好黑臭水体治理保护美好城市环境
  2017年开始,我市对左家沟、阳洼沟、鱼儿沟、雷坛河、大金沟、寺儿沟、甘沟等7条黑臭水体进行了综合整治,敷设污水收集管网约63.75千米,将洪道内直排污水截流收集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彻底解决了污水直排黄河的问题,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观。
  如今,通过兰州市河洪道环境整治,累计完成河洪道整治262千米,清理河道淤泥、垃圾约89万余吨,清理河道管理范围内砂石废料50余万方。同时,不断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建设,牵头起草了《兰州市河道管理条例》。强化河道采砂管理,组织各县区对湟水、大通河、庄浪河、宛川河充分调研,对主要河流河道采砂情况进行了排查,鉴于以上河道砂石资源枯竭,全面取缔了湟水、大通河、庄浪河、宛川河河道采砂。自2018年起,我市不再审核发放河道采砂许可证,并对已审批许可的18家采砂场全部予以关停。黄河兰州段南北两岸实施了43处排污口整治工程,敷设污水截流管道约11公里,城区污水收集率由2009年的60%提高到96.7%并全处理,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社念效益。
  实行河长制湖长制推进河湖生态面貌改善
  近年来,我市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以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积极探索治河管河新途径,持续推进河湖生态面貌改善。市、县两级全部建立了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河长的“双河长”工作机制,坚持“规划管理在市、建设管理在区县、巡查保洁在乡街、村和社区”的原则,对河道实行分级分段管理,实现了由原来的部门单一管理向“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协同管理转变。
  在责任体系建立方面,全市设立各级河长1381名,湖长46名,将全市8条主要河流、253条洪水沟道、23座水库、51座中型以上淤地坝全部纳入河长制实施范围,并将人工景观湖和饮用水水源地水库全部纳入湖长制实施范围,给全市河湖“上了户口”,实现了河洪道管理全覆盖。全市各级河长全部上岗履职,开展巡河管河治河工作,解决河洪道突出问题778个。
  在治河策略方面,针对每条河流的不同状况编制完成了“一河一策”方案,以河长令的形式下发各县区、各部门实施,针对河流、洪水沟道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了“一河一档”方案,对河湖现状、问题、目标等进行了明确,进一步强化了河道生态环境管理与保护。我市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先后21次接受国家水利部、省委省政府督导检查,顺利通过水利部中期核查评估和省级验收,在全省2018年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考核中兰州市位列全省第一。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陈玮文/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