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供水压力持续 各界“久旱盼甘霖”
“由于2019年汛期降雨不足、2020年全年降雨不足、今年到现在降雨不足的三年连旱,导致各水库、水利设施蓄水不足,再加上近期天气炎热,水的蒸发损耗较大,加剧了这一次旱情。”海丰县水务局防御股负责人彭骋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在他身后,是已经裸露出近一半地表的青年水库。
供水形势严峻 市民备桶取水
近段时间,水桶成了海丰县城的热销用品,大大小小的水桶堆放在商铺面前,买水桶的人络绎不绝。在集中供水点,市民刘先生正准备把一个硕大的水桶提回家,桶里面装着刚刚从运水车上抽出来的水。“我们小区没有电梯,提着这一桶水上6楼累得我气喘吁吁。”刘先生说。
烈日炎炎,不少市民们望天长叹:“怎么还不下雨!”
海丰县青年水库负责人张少漫也在焦虑地盼望下大雨。目前主要提供海城、附城、联安三镇用水的青年水库,库容量比往年同期下降很多。截止5月18日,现有库容仅540万立方米,水位也在8米左右,与往年正常水位24米相比,下降了近三分之二。“从前年开始,由于降雨量不足导致入库水量偏低,造成用水紧张。”张少漫说。

青年水库现状

公平水库现状
公平水库负责人刘海祥显得忧心忡忡,面对日渐下降的水面,他说:“我们的压力很大。”这次因为旱情的关系,水库还增加了城东镇地区的供水,加上部分地区用水暂无有效节制,导致目前供水的压力急增。他称现在平均每天有60万立方米的出水量,目前可利用水量在2000多万立方米左右,供水形势非常严峻。青年水库于5月12日进行了水库围堰合拢,在水厂抽水处建成了30米长、6米高、8米宽的坝体,并启用20台抽水泵抽水,顺利把水从低水位抽到高水位,满足水厂的供水需求。据张少漫介绍,青年水库是第一次围堰抽水,从围堰到现在已经运行了一个星期,整体良好。他称接下来水库方面也做好了相应的措施,通过开采水井和利用其他水库的水源进行水源补充,尽量满足海丰县的供水需要。

彭骋认为按目前青年水库和公平水库的情况来看,预估还可以供水一个月左右,“旱情还是十分严峻的。”他说。

“从去年10月以来,截止5月16日,我市平均总雨量76.9毫米,较常年同期538.7毫米减少了86%,为有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市气象局首席预报员李泳泽说。据他介绍,今年以来,我市平均总雨量67.2毫米,较常年同期减少85%,只比1963年和1977年同期多一些而已,属于极端少雨的状态。持续8个多月的异常少雨也导致我市出现严重的秋冬春初夏连旱。根据监测,目前全市气象干旱等级为最高级——特旱,且已持续超过10天。
之所以如此极端少雨,李泳泽解释,是因为全球气候变化和“拉尼娜”事件导致去年冬天以来大气环流异常。“拉尼娜”事件导致副热带高压长时间异常偏强,目前其已控制我市,导致雨带异常偏北,我市提前进入高温炎热时段,同时也出现了极端少雨天气。
从去年年底开始,在监测到旱情发展的情况下,市气象局开始积极筹备,今年以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16次人工增雨作业,共发射78枚火箭弹增雨。其中效果最好的是2月10日(即大年二十九),当天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的共同作用下,全市普降大雨,这也是去年10月以来(截止到16日)全市唯一一场透雨,全市平均雨量达32毫米,相当于今年以来雨量的一半。
既然可以人工增雨,那在如此干旱的情况下为什么不多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呢?对此,李泳泽说道:“其实按目前的科技手段,并没有办法在没有水汽来源的情况下凭空强行人力造成‘降’雨,但可以在能够形成降雨的有利条件下,通过人工手段增加下雨的雨量。根据科学评估,人工增雨的效果能够在自然降雨的基础上增加10%-15%的雨量,但由于大气环流异常,今年以来,截至16日,总共也只有6次全市性的降雨过程,且以小雨为主,人工增雨收效有限,无法有效缓解旱情。”
全县集体备战 共同应对旱情
针对今年出现的旱情问题,海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召集有关部门会商研判,部署落实各项防旱抗旱措施。5月15日,海丰县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县城地区实行临时限制供水的通告,暂停对县城地区游泳、洗浴(桑拿水疗、足浴)、洗车等高耗水服务业供水,限制高耗水工业用水;同时禁止园林绿化、道路冲洗等市政用水采用自来水,利用再生水或河网水替代;并严禁私自开启消火栓及供水管道取水等违法行为。

同时,海丰各镇也落实了备用水源地的筛选,做好应急打井、引山泉、截潜流、抽水等设备采购,增强应急供水和灌溉能力。目前,落实了城东镇牵头城东自来水公司等单位,从公平灌区引水转化为生活供水的工作;铺设了2公里的临时管道,增加了城东镇每日约0.8万立方米的供水能力;从公平水厂通过引水入城项目的管道引水至城东水厂,增加了城东镇每日约1.7万立方米供水能力。

近段时间,海丰县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灯火通明,工作人员加班加点,终于为供水紧缺的居民供上了水。原先大排长龙的小区取水现场,现在也仅剩寥寥数人在等待取水,供水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成效。
为确保将水送到“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海丰县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做了多项应对措施,包括启用了供水应急车辆,对离水厂较远处供水压力不足的供水“盲区盲点”进行车辆定时送水;加强阀门控制;加强管网巡查;加强对出厂水的水质监测频率;寻找备用水源;做好各水厂的设备及厂区内监控设备的保养维护;加强值班值守,落实专人坚守在管网安全、供水调度、水厂运行、检测化验、应急抢修、客户服务等保障一线,全力保障抗旱期间供水稳定。

从4月1日到5月17日的47天内,该公司的15部送水车辆共送水4541车次,送水量达51767吨,每日解决8.5万人口的用水问题。从2月中旬至5月17日,投入抗旱人力2.5万人次,投入抗旱资金约400万元。
海丰县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安保稽查部副经理黎思悦称,为了保障居民用水,从4月份开始,他们从早上8点到晚上12点无休送水,一天下来,平均一辆车要跑上十个车次。除了海丰本地的供水车,省水协、广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珠海水务环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也为海丰抗旱支援送来了供水车。
记者跟随送水车去到华夏阳光小区,小区住户谢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天旱是没办法的事情,但政府和各单位在面对干旱所做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作为市民,他也要致力于节水的行动,循环用水,不浪费一滴水。据了解,该小区目前实行了定点定时、分区加压的方式,按楼层高低分时间段供水。
在巷道里,住在平房的市民谢阿姨称前些日子排队取水的人很多,现在来排队取水的人明显减少了。她对政府安排供水车帮助解决燃眉之急心怀感激。黎斯凯告诉记者,经过这几天的调试,虽然地势较高的少部分地区用水还不大方便,但整个海丰县城的居民基本能用上水了。对于个别由于地理位置因素而无法正常供水的地方,该公司采用安装加压泵的方式,来解决供水困难问题。

记者手记:
踏入五月,按照往年的惯例,“龙舟水”将至。据气象部门监测,5月18日08时到19日08时,在雷雨和人工增雨的作用下,我市中北部出现小到中雨,局部大雨,全市111个测站共有59个站点出现降水,最大降雨量出现在海丰公平镇(公平水库测站),为27.7毫米。然而,这样的降雨量对于目前的旱情而言仍然是杯水车薪。
据市气象局的中期研判,虽然“龙舟水”(5月21日—6月20日)即将来临,但这不代表雨水就会增多,真正导致降雨增多的还是夏季风的活动。目前预测南海夏季风可能在5月底6月初爆发,之后才可能迎来真正的降水集中期,我市的首场暴雨也可能出现在“龙舟水”期间的后半段时间,即6月6日以后。但由于今年的旱情较为严重,一两场的暴雨对于缓解旱情起到的作用有限,预判在真正迎来降雨集中期之后,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真正解除旱情。
换言之,虽然当下广大市民的生活用水暂时得以保障,但用水紧张的现状仍不容乐观,节水行动势在必行,不管是居住在海丰地区还是其他地区,每个汕尾人都应该行动起来,做到节约用水,一水多用,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