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新区(东片区)八家村水库水源替代给水工程灵源水厂改扩建项目有序推进中
昆明地区水资源总量丰富,却又是一个集资源型、水质型、工程型和结构性缺水的地区。昆明市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m3,为全国14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之一。

其中:灵源水厂位于官渡区灵源村,该水厂的改扩建项目是滇中新区(东片区)八家村水库水源替代给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总投资约7,600万元。改扩建后,水厂每日水处理规模将由2万m3增至10万m3。项目完工后可缓解现有供水系统不足的运行状态,有效提高供水保障率,切实解决空港经济区和嵩明杨林经开区、小哨国际新城核心区、杨林职教园区、长松园等重点片区居民的生活用水及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水量。
八家村水库因为污染问题,水质已无法满足人饮需求。为解决滇中新区东片区供水问题,新区管委会和昆明清源自来水公司共同出资,由云南工程建设总承包股份有限公司承建、圣弘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监理的“滇中新区(东片区)八家村水库水源替代给水工程灵源水厂改扩建项目”土建及水处理工艺安装工程于2020年7月20日正式开工。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建设配水井1座、沉淀池2座、V型滤池2座、2000m3清水池1座、4000m3清水池2座、反冲洗泵、回收水池2座、原水提升泵站、污泥调节池1座。
收到项目正式图纸资料后,公司立即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并召开工程例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党委书记兼总经理方勇、分管工程的副总经理田云、安全生产分管领导王建伟及其他班子成员多次前往现场踏勘,力求把问题解决在前端。
公司在现场设立工程建设指挥部,确保如期、保质完成工程进度,着力打造好公司样板工程。
针对本次施工制定了详细、周密的专项调度运行方案,着力做好供水调度、水厂工艺调整和管网运行工作,涉及到的各水厂、水库均严格按照调度指令及时开展水源调度、工艺准备等工作。与此同时,积极协调昆明通用水务做好供水互保互通,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各项工作。
现场施工机械轰鸣、塔吊忙碌运转,不同工种施工人员各司其职,深入滇中新区灵源自来水厂改扩建项目施工现场,各项工序有序推进,到处都是热火朝天、干劲实足的施工景象。
据云南工程建设总承包股份有限公司项目部经理杨应富和书记白荣昌介绍,灵源自来水厂改扩建项目总体形象进度目前已完成大半,土建项目及核心单体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两组水处理工艺,第一组已具备供水条件,第二组也将于近期完成设备调试并投产使用。接到建设任务后,该公司立即组织精兵强将成立项目指挥部,投入人员最高超过300余人,专门配备了包括经验丰富的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安全员、质量员、施工人员在内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并投入了1台半径达60米的塔吊、4台汽焊机等专业设备。
为保证水厂供水工艺正常及环保达标,经慎重考虑和方案优化,决定施工过程中将运行中的老工艺部分与建设中的新工艺部分严格隔离开来,做到互不干扰、互不影响,也因此给施工方带来了时间紧凑、工艺复杂、涉及面广、施工点多等诸多挑战。为确保项目如期完成,施工方采取多项施工、管理措施以保证项目安全、质量、环保工作正常开展:严格开展疫情防控,与当地派出所形成联动工作机制,设置施工人员、车辆凭通行证进入等管理制度,规范工地食堂食材采购;施工过程中大力采取降尘、降噪措施,每天使用施工围栏配备的自动喷淋系统及手推式洒水车清洗施工设备及现场,对成品采取保护性覆盖。声响较大的工序尽量在白天开展,晚上原则上采取静音施工;重视消防安全管理,按规定配齐消防器材及消防设备,安全员每日24小时不间断工地巡逻;基坑开挖时运用钢管与木方层板措施完全封闭,确保现场安全;质量员现场督促每道工序的规范测试,采用光滑镜面模板技术保证混凝土光滑、平整,水池浇灌一次成型杜绝后续开裂;项目部在工地严格执行“九牌二图”公示制度,对危险源挂牌并以公开形式告之,做到信息公开、教育到位;制订安全生产培训交底制度、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安全检查制度、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编制深基坑开挖、防触电、防坠落等各项施工现场应急预案;工地坚持执行领导24小时带班值班制度,每周定期召开项目例会和监理例会,保证各方充分交流和沟通意见;项目部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考核,与劳务企业先期签订安全协议,由项目纪检部门牵头构建成体系的“项目经理——安全员——班组长——施工员”考核架构。
目前,项目施工安全形势平稳,未发生任何安全生产事故。施工期间,集团公司和清源公司等主要领导和安全分管领导多次到现场指导工程施工,对现场管理、施工安全、环保安全及工程进展进行详细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