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天穿越珠海大道 - 中国城镇供排水协会
携手同行,共创辉煌!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工程攻坚纪实 | 38天穿越珠海大道

发布日期:2021-03-08 来源:广东水协
  38天,
  顶进、顶进。
  它终于克服了重重阻力,
  安全地穿越了
  珠海最大的主干道之一珠海大道,
  于2021年2月8日抵达了它的目的地
  ——顶管接收井。
  建设者们欢呼雀跃,
  它的成功穿越,
  将使得珠海南区水厂一期扩容的
  原水供应和净水输送要求得到满足,
  珠海市日益增长的供水需求
  得到更好地保障。
  它是“谁”?
  它,
  全称是
  “南区水厂第二条进出厂管道工程
  DN2200进厂管穿越珠海大道顶管”
  在珠海水控集团工程攻坚的历史中,它并非独占鳌头的大工程。但“牛年春节前贯通”的紧凑工期要求,加之在车流繁忙、地质复杂的珠海主干道下实现穿越,让它的穿越变成了值得一书的光辉历程——短短38天的顶进过程,现场复杂多变的情况,动不动就要给建设者“上一课”,这条顶管能够在春节前实现安全穿越,凝聚了珠海水控集团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团队的集体智慧与韧性。
  南区水厂第二条进出厂管道工程是南区水厂一期扩建工程的配套管道工程,项目建成后可使南区水厂供水规模由12万m³/d,提升至27万m³/d,同时具备根据枯水期及丰水期的不同水源条件对原水来源进行合理调配的能力,对于提升珠海供水规模及供水安全,保障珠海经济建设稳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工程中地质复杂多变、现场条件差,而技术难度最高、安全风险最大,却是最关键的一个施工内容,便是它——DN2200进厂管穿越珠海大道顶管。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说起这段顶管,
  刚开始进场施工时,
  它就给了我们工程管理人员
  一个“下马威”。
  原施工图设计为由北向南穿越珠海大道,顶管工作设置于珠海大道北侧较为空旷的场地上。2019年年底,我们准备进场施工了,这才发现,随着珠海城市建设进程加快,珠海大道两侧的建筑工地多了起来。我们的顶管工作井离正在建设的珠海某公司生产研发总部基地的地下室基坑太近了!不到3米,如何作业?再者,工作井距离珠海大道辅道也较近,整体调整空间不足,无法按图完成顶管工作井施工。
  这真是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啊,
  区区3米,
  我们就无法施工!
  怎么办?
  怨天尤人没用,解决问题才是关键,我们立刻会同各参建单位研究,经规划部门同意后,果断决定改变了顶管的方向,将占地面积较小的接收井调整至施工空间不足的珠海大道北侧,同时向南调整接收井位置,为接收井施工争取出了必要的施工位置。
  经此调整后,顺利解决了顶管工作井无足够场地施工问题,也充分保证了隔壁总部基地地下室的安全施工,这让“邻居”充分认可并后续大力支持了我们的施工,也及时避免了我们工程建设时间与金钱、精力的浪费。
  
  减少对市民的影响
  正当更改方案敲定,我们摩拳擦掌落实施工的时候,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在珠海大道南侧与南区水厂间在二条现有专用电缆本应与此次新建的DN2200进厂管埋管段相隔5米外平行布设,但经施工前现场探测,发现南区水厂二条专用电缆实际路径与新建进厂管埋管段沿线位置交叉,也与即将建设的穿越珠海大道顶管工作井位置重合。
  解决办法不是没有,按照通常的“解题思路”,采用先迁移电缆再施工顶管工作井和埋管,不仅迁移费用巨大,而且会造成工期延长至少半年以上,最关键的是在迁移过程中会造成南区水厂多次停电停产,我们作为珠澳供水的保障者,让处于供水高峰期的南区水厂停电停产是不可接受的——几个片区的市民都将受到多次停水的困扰。
  如何在对市民干扰最小的情况下完成建设任务?我们只得绞尽脑汁、迎难而上,制定更周详的方案:安排地下管线探测单位进场进一步探测二条专用电缆的位置,得到了专用电缆精确位置一手资料后,又结合现场其他市政设施和邻近建筑物位置情况,提出将穿越珠海大道的顶管工作井向南调整,在那里,高压电缆与现状厂房之间留有一小块空地;珠海大道顶管段长度随之加长,将埋管段埋管施工也改为了顶管施工,方案最终确定,即将穿越珠海大道的顶管由189米延长至416米,这样一来,施工影响南区水厂导致停电停产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我们需要考虑得十分周详:方案修改后,顶管工作井与现状厂房之间距离只有15米,我们特别在厂房周边设置了一排高压旋喷保护桩,从而有效地保障了在工作井及顶管施工过程中厂房安全,业主单位也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大力支持和配合我们,使得顶管工作井能顺利进场施工。
  采用了上述的调整方案后,最大好处是不用迁移电缆了,保证了南区水厂在供水高峰期的持续生产,还有一大好处——投资费用较低,省钱!
  
  越挫越勇 终见光明
  2021年,新年的第一天,历经波折的南区水厂第二条进出厂管道工程穿越珠海大道顶管施工终于开始,所有的建设者都悬起了一颗心,全身心投入到这重大节点工程的推进中去。但顶管才顶进不到20米,不妙,顶管机头向下偏差达到了35厘米,我们还发现,在顶管千斤顶回缩后,顶管也出现快速回缩情况。这样下去可不行!
  我们项目管理人员立即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分析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大家群策群力、提出解决办法,分析得出,顶管沿线淤泥含水量大,地质极其松软,地层稳固性极差,再加上选用机头重量偏大,机头很容易出现下沉情况。
  很快,解决办法有了:先将顶管机头回缩至井体外侧止水帷幕桩后再恢复顶进,同时,“保驾护航”的工作也要做得巧妙和精细——顶管出洞阶段,先保持每顶进二米后及时焊接一条2米长短管,将顶管配重及时后移,通过杠杆原理平衡机头重量,防止机头再次出现下沉情况,同时采用无灌浆的盲顶措施实施顶进。这样如孩童学步般一点一点地推进,显然让工程的进度缓慢得多,但如此稳扎稳打之下,我们终于解决了机头在出洞阶段下沉的问题。
  地层塌陷,这是顶管作业最怕出现的状况,但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却极其容易中招,一旦中招,那就是灾难性的。这次,我们同样面临考验:顶管沿线有三分之二段从南区水厂二条专用电缆下方穿越,相距很近,最近处不足3.5米,这就要求在顶管施工过程不能出现地层塌陷情况,否则将造成电缆随地层塌陷而断裂。“大块头”的顶管,却必须犹如“绣花”般轻巧而精细地穿过电缆段,我们严格控制触变泥浆配比、顶进速度,及时有效处理出泥管堵塞,保证顶管能平稳顶进,减少对地层的过度扰动。
  顶管穿越珠海最繁忙的主干道之一,这个过程的每个细节提早在我们的脑子里反复试验了千遍万遍,因为这次穿越容不得半点疏漏和失误。比如考虑到穿越珠海大道时会碰到辅道CFG桩和主道数量较多的插塑板,在选用机头方面,我们最终选用了强度和刚度高的切割CFG桩的刀头,能从机舱内开窗取出缠绕在机头刀头上的插塑板,保证顶管能顺利穿越珠海大道CFG桩和插塑板地层段。
  顶管一步一步地在珠海大道下的地层中前进着,很快就要迎来牛年的新年。作为工程建设者,我们心中早就打定了主意,若春节前没有搞定,春节就在工地上过!
  随着我们日以继夜地奋战,曙光很快到来了,2月8日上午,我们庞大的DN2200顶管,克服了种种困难,犹如绣花针般灵巧地穿越了珠海大道,顺利抵达了它的目的地。当钻头冲出既定的接收井时,犹如光明降临,一切平安顺利,南区水厂第二条进出厂管道工程穿越珠海大道段DN2200顶管贯通了!
  
  38天,顶管成功穿越珠海大道,现在回想起来仍然令我们热血沸腾,这不仅是38天艰难的攻坚战取得成功,更是我们“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在工程作业前,无数细致地考察与论证,科学且“因地制宜”、“随机应变”的顶管方案,让这个重要的工程节点胜利完成。
  顶管在年前顺利穿越了珠海大道,我们也过了一个踏踏实实的好年。安全做好每一项工程,保障珠澳人民喝好水,就这么一步步朝前走,我们心里就很踏实,很幸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