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劳模精神】太原市特级劳动模范秦玉仙:与“毫厘”较真的水表装修工!

2007年7月,从部队复员的秦玉仙第一次走进车间,面对各种叫不上名字的仪器,还有“长相”奇特的工具,20岁出头的她感觉到自己有点懵圈儿。

她硬着头皮,从最基本的拆卸起步,跟着师傅一起摆弄小小的水表,但接踵而来的大大小小问题,很快就打败了这只零基础的“小菜鸟”。
“零件太小了,总是手忙脚乱装不好,有时侥幸装上了,水表却不转,只能拆了重装……”那时,她用两个多小时才能装起一只水表。工作枯燥乏味,还没有成就感,这让秦玉仙打起了退堂鼓。

做笔记,记录不同型号水表的规格区别;勤钻研,表不离手反复拆装、调配;找窍门,给相似零件做标记用来区分……为了不影响水表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调验操作必须在冷水中双手裸露进行,除锈的酸性洗液和铅封的腐蚀,没几天就把她的双手泡得脱了皮。洗表掉落的铜丝铜屑、表罩碎裂掉落的玻璃渣,经常会出现在工作台上,而她在清洗台面垫巾时,双手常常一不小心就被划出了血口子。
普通合格水表的误差率在每百吨水正负两吨之间,调节片压在直径5毫米的调节孔上,留给检定员微调机芯各零件相对位置的空间不足表内空间的三分之一。“这些细微调整肉眼根本观察不到,却会让水表误差出现巨大变化,其中的尺度全靠自己摸索总结经验。”为了提高调表准确率,秦玉仙反复对水表进行误差试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秦玉仙用心钻研,精益求精,拆装一只水表由最初的两个多小时缩短到两分钟,精准度达100%,业务技能日臻纯熟。
如今,秦玉仙已经是计量检测中心检测工段副段长,不仅负责工段的日常工作,还经常与更加“较真”的用户打交道。
住在兴华街的一名老大爷担心家中的老旧水表空转,前来检测过多次,虽然每次结果均显示正常,但老人就是不放心,隔几天便拆下水表,拿来要求验表。看着他骑着自行车忙前跑后的焦虑神情,秦玉仙耐心地给老人讲解。由于手头没有全新水表,她把一只经检验合格、能正常使用的旧水表换给老人。“闺女,太谢谢你了,有你在,我心里的石头落地啦!”老人感激地说。
“原来,在我看来再平常不过的事,在用户的心里却是生活中的大事。”这件事让秦玉仙对自己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

“水表差之毫厘,水费谬以千里。哪怕是仪表上再小的一个数字、一个齿轮,都举足轻重。我会继续做好本职工作,为市民用水计量保驾护航。”在日前市总工会举行的2020年劳模工匠代表座谈会上,秦玉仙言辞恳切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