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自来水咋“阳”了?这可能吗?
小筑咨询了病毒和供水方面的专家,还看了清华大学的硬核科普,为大家总结了以下两点,看完大家就知道是咋回事了!
用抗原试剂盒“检测”自来水不符合检测原理。将自来水、酸性饮料等液体直接滴在试剂盒的进样口,会破坏检测条件,不符合抗原试剂盒设计的检测原理(小筑仿佛听到试剂盒洗脱液吐槽:你当我只是几滴水吗?),从而导致出现“假阳性”。总而言之吧,滴血验不了亲,滴水也测不了病毒!
·冠状病毒在“供水中存在的水平”为“不可能”。世界卫生组织(WHO)编写的《饮用水水质准则(第四版)》中表明,流感病毒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SARS-CoV)不属于“通过饮用水传播的病原体”,在“供水中存在的水平”为“不可能”。国内外长期实践表明,常规供水处理工艺可充分保障自来水安全。
01 用抗原试剂盒“检测”自来水
分别在安徽家中、北京某高校宿舍的两名“阳康”的研究生同学利用手头剩余的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试图还原某公众号中提到的测试过程,“先用抗原试剂自带的滴管装入自来水,然后再将其滴入抗原测试板上”。同学们尝试类似操作,发现滴管中不加洗脱液或者直接用棉签蘸取自来水到采样口时,确实有些水样会出现所谓的“两道杠”(下图右侧)。
不过,同学们参照抗原检测的标准流程,用棉签浸满同样的自来水,放入试剂盒自带的滴管中,用其中的样本洗脱液处理一下,然后再滴4滴到试剂盒窗口,等待10分钟后并没有显示阳性信号(下图左侧)。
那么,新冠病毒抗原测试是什么原理,又为何会出现自来水被检出“阳性”信号的情况呢?
原来,新冠病毒抗原试剂盒是以新冠病毒本身含有的一些特征蛋白(抗原)为测试对象,依据双抗夹心原理实现检测的。简单说,抗体对(两种抗体)均能与病毒抗原发生特异性亲和反应,其中一种抗体修饰在纳米金表面,另一种抗体固定在试剂盒的T线上。当待测液中存在病毒抗原时,修饰了纳米金的抗体首先结合抗原,并通过液相层析流过T线,进一步被T线上固定的抗体结合,这样使得纳米金聚集,就产生了颜色变化(如下图所示)。
引用图片来源:https://www.jianshu.com/p/1342355241b9(感谢原作者,因未来得及联系授权,侵删)
抗原与抗体亲和反应结合力包括氢键、疏水作用力、静电引力等,结合过程容易受到待测溶液pH值以及离子强度的影响。为了减少这个影响,采集鼻拭子或咽拭子等人体样本后,需要将棉签放入到抗原试剂盒自带的滴管中。滴管中的溶液包含磷酸盐缓冲液,可以调整检测体系的pH值、离子强度为理想条件。如果直接将自来水、酸性饮料等液体直接滴在试剂盒的进样口,将会破坏最佳的检测条件,可能产生胶体金团聚或抗原抗体的非特异性结合,从而导致“假阳性”。好了,试验做到这里,相信大家了解自来水被“阳性”的科学原理了,应该不会对自来水产生“抗原焦虑”了。
03自来水消毒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的通报中也强调了加氯消毒处理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相信很多人都注意到,在2020年疫情发生后,微信朋友圈中时不时有人煞有介事地提示,“非常时期,自来水处理过程中加大了氯气的注入……要将自来水静置两小时再使用”。其实国内外的饮用水水质标准中都要求自来水中要含有一定的余氯。我国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龙头水余氯不低于0.05 mg/L,出厂水余氯最高不超过4 mg/L;如果采用臭氧或者二氧化氯消毒,剩余消毒剂浓度不低于0.02 mg/L。2023年4月1日后,我国将执行新修订的水质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余氯的最高要求调整为2mg/L,最低浓度要求保持不变。所以说,北京市自来水集团供应的自来水中所含余氯都在安全范围之内,大家不必产生“余氯焦虑”。
最后,强调两点。
各地自来水公司和卫生监督部门每天都会采样检测出厂水和自来水中的余氯、大肠菌群等卫生学指标,自来水厂的出水管道上大都安装有实时检测的在线余氯仪、在线浊度仪等先进仪表,发现水质异常后会及时进行处理。广大市民不用为此担心。
要严格遵照试剂盒的适用范围和使用说明来操作才能得到合理的结果;市民们发现水质异常后也应该第一时间向专业部门反馈,比如拨打各地供水热线,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来源:环小研微信公众号
编辑:谷梦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