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水务人话十年:保障“城市静脉” 生态建设添华彩
六朝古都、天下文枢,沧桑的城墙砖叠加着秦淮河的烟水气韵,在一座城市传承千年。桨声灯影,山水城林,长江奔腾穿城而过,秦淮河温柔绵延在居民身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成效明显,祖国大地正在绿起来、美起来。南京这座城市也越来越绿色、宜居。作为市属国有企业,南京水务集团发力污水管网建设,畅通城市“毛细血管”,让污水顺利“回家”,为水环境提升、幸福家园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
管网“密”起来 厚植生态底色
保障水安全,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类与水环境和谐共生。2022年,由南京水务集团管养的污水管道达1552公里,总计服务面积约636平方公里,覆盖了主城六区以及江北新区、江宁区的部分区域。水务集团管网运营部副部长周蕾介绍,与十年前相比,由水务集团管养的污水管道长度增加了1000多公里,服务面积增加200多平方公里。
![](/Uploads/image/20220905/20220905113209_40815.png)
看一座城市的发展,不仅要看“面子”,更要看“里子”,这些深埋在地下的污水管网就是城市的“里子”,是城市的“静脉血管”。只有污水管网畅通,才能保证生活污水不漫溢、不下河,全面治理黑臭水体,实现坚决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目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在周蕾出示的一张图表上,显示了水务集团近年来大力发展污水管网所取得的的成绩:2011年,由集团管养的污水管道长440公里,覆盖主城区江心洲、城北、城东、仙林四大片区。此后,每一年,这个数字都在不断增长,直至2022年的1552公里,并增加了主城区铁北、城南两大片区以及江北新区桥北片区。良好的水环境为城市高质量发展、人民幸福生活厚植下生态底色。
污水“浓”起来 净化生态安全
收集到的生活污水越多、越“纯”,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浓度就会越高,处理效能也会更好。周蕾介绍,污水管道深埋在地下,由于道路、地下管线施工或地基扰动、水土流失等原因,会产生破损,这样一来污水跑冒滴漏,就会影响河道水环境和地下水水质,而河水和地下水也会反向“溜”进污水管道,造成污水收集系统长期高水位、低浓度运行,降低污水收集效能。
2018-2020年,水务集团聚焦污水管网“高水位低浓度”突出问题,通过试点循序渐进,制定物探测绘、水质检测、清疏检测、即查即改的“四位一体”排查模式,因地制宜地对主城区六大污水系统约500平方公里服务区域、1700公里污水管道、53000座检查井开展了从污水节点井至污水处理厂的污水管道全覆盖排查。
![](/Uploads/image/20220905/20220905113239_83786.png)
水环境污染不仅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水务集团科学定制排查方案,经过三年不懈努力,终于摸清家底,查明污水管网设施和检查井的基本情况。通过水质检测数据分析,收集污水节点井旱天有效水质采样检测数据,研究污水输送过程水质变化,初步甄别河水倒灌、地下水渗漏等外来水入渗情况,快速锁定重点排查区域范围及问题管道设施。通过封堵调水、人工摸排、视频检测、声呐检测、全地形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技术措施实施重点区域和问题管道设施的检测排查,找准河水倒灌点、雨污混接点、管道功能性、结构性缺陷点。
![](/Uploads/image/20220905/20220905113335_18491.jpg)
查出问题后,水务集团有针对性地围绕重点问题开展污水管道及附属设施缺陷即查即改,并提出优化污水收集系统建设运营的方案。砥砺前行,硕果累累。2020年排查完成后,水务集团六大污水处理厂进水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浓度较2017年提升超15%以上,通过信息技术和管网排查的深度融合,基本构建 “一图、一库、一平台”的污水管网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污水管网信息可持续发展和应用。
能力“提”起来 筑牢生态防线
无论是乱石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长江,还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南京这座古城依水而生。幸福河湖,碧水微澜,为宜居城市擦亮了生态底色。
![](/Uploads/image/20220905/20220905113414_35437.png)
根据江苏省在全省县以上城市开展以“三消除”“三整治”“三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持续推动提升城镇污水处理综合水平的要求,南京市出台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方案,水务集团主要围绕“消除污水直排口”“消除污水管网空白区”“提升城镇污水处理综合能力”“提升污水管网检测修复和养护管理水平”两消除、两提升工作要点,全面落实加快补齐主城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提升主城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效能。
![](/Uploads/image/20220905/20220905113439_86567.png)
鱼翔浅底、碧波荡漾,一幅幅优美的水清岸绿图见证着水务集团大力推进治理的成果。聚焦民生保障,围绕补短板、强弱项、提效能,近十年,水务集团不断优化管网布局、提升运营调度水平,攻坚克难新改建污水管道百余公里。
新建龙宫路、双拜岗南路、宁丹路、凤信路等污水管道,填补了污水管网空白区,保障了友谊河、东西洼子沟、中心河等河道整治成效。
实施城北—铁北污水系统互联互通工程,大大降低城北污水系统运行水位,从根源上解决晓街等低洼地污水漫溢问题。实施花神大道、规四路、广通路等污水管道节点联通工程,打通畅通软件谷、南部新城等地区污水出路问题。
![](/Uploads/image/20220905/20220905113509_63660.png)
实施龙江污水泵站及出水管道建设工程,创新泵站提升方式,有效解决龙江和江东门地区污水外排互相干扰及污水漫溢问题……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污水管网建设,污水系统布局进一步优化,管道设施完好情况逐步提升。“与此同时,水务集团全面推行“片管长制”长效管理等体系,104位片管长有效推行“片管长制”各项工作,保障了污水管网安全运行。”周蕾说。
科技“兴”起来 谱写生态华章
减少污水管道淤积,是污水管网发挥功效的关键,因此污水管网必须定期清疏,确保管网的通水能力。周蕾介绍,日常污水管道设施养护主要围绕年度设施养护计划、设施实际完好情况、应急指令性任务等工作来进行。养护内容主要包括检查井清捞、管道清疏、管道检测、管线巡查等。
![](/Uploads/image/20220905/20220905113545_12119.png)
如何减少淤积?对市民来说,常见的就是“掏下水道”。一根长长的竹竿,如果不够,前段再绑上一根,确实,以前清理污水井就靠这种比较“原始”的手段来养护。而现在,水务集团引进硬臂污泥抓斗车,这个“神器”在排水管线检查井清疏中大显神通,特别对一些井深较深、人工难以处理的地方,可以派上大用场,能抓取10米深度的检查井内淤积物。工作人员通过无线遥控器操作车辆的大臂,大臂能够又稳又准地进入窨井内,前方的抓斗抓取污泥后放进一旁的桶内。在车辆上还有远程探头,可实时查看井内状况。这种高科技手法不但降低了安全风险,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
![](/Uploads/image/20220905/20220905113611_97098.png)
除了硬臂污泥抓斗车,水务集团还拥有联合疏通车、管道疏通车等20台套养护设备,电源移动泵车、分体式移动水泵等19台套应急抢险设备,爬行机器人等16台套管道检测设备。其中,强力吸污车的吸污深度超过20米,“一体化悬吊式调排平台”专利技术,在具备外接电源和车辆能够进场的条件下,调排水能力达30万吨/日。同时,水务集团也积极推广应用非开挖修复技术:如紫外光固化、热水固化、双胀环、不锈钢快速锁、裂管法等。这些新技术可以大幅降低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提高施工效率。
![](/Uploads/image/20220905/20220905113636_85472.png)
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南水人将不断增强敢为善为的能力本领,为金陵古都生态画卷再添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