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同行,共创辉煌!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中新广州知识城打造100%的海绵城市

发布日期:2019-12-04 来源:南方新闻网
  这几天,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领军人才集聚区一期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斜坡上独特的白色鹅卵石特别显眼,黑色透水混凝土刚刚建好……看似普通的小区,其实藏着各种对付雨水的“秘密武器”。
  在全球城镇化进程中,水是一个城市发展重要的制约因素。如何解决城市“缺水、内涝、水脏”的难题?中国给出的答案是建设“海绵城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新广州知识城(以下简称“知识城”)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以高建设标准,全力打造区域特色的海绵城市发展体系,打造独特的“大海绵体”。
  积极探索广州道路新标准
  知识城广河北辅路东接现状九龙大道,西连在建南北向主干道狮龙大道。开车经过知识城广河北辅路,路两边的绿化和人行道没有什么特别。
  下车走近路边看,就会发现特别之处:路边建设有一个雨水花园,花园周边种有鸢尾、山菅等植物。“最近干旱,雨水花园没有水。下雨的时候,雨水花园不仅能储存还能净化雨水。”知识城开发建设办建设处副处长何兴介绍,广州的土下渗性比较差,雨水花园的土是将本地土经过更换而成的。
  顺着大路往前走,一大片下凹式绿地映入眼帘。虽然已入冬,绿油油的草地在南方长势正好。“以前很多大路两边的绿化是拱起来的,我们现在的设计更加注重营造起伏地形,打造疏林草地、下凹式绿地,利用地形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何兴介绍,通过生态草沟、下凹式绿地净化、迟滞、储存、下渗雨水。
  道路全线景观绿化设计充分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综合措施实现生态自净功能。
  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近年来,作为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缓解城市内涝的一项重大工程,海绵城市建设在全国许多城市陆续铺开,城市发展方式迎来重大转变。“自然、生态、绿色治水”的美好图景正在加速实现,许多城市也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变得“表里如一”。
  知识城结合区位发展定位,全面分析自然地理、水文等特征,全市率先研究编制《中新广州知识城海绵城市建设顶层规划与实施方案》,制订建设总体思路和重点项目,提出知识城总年径流控制率按85%进行控制。
  这一建设标准,在华南地区首屈一指。知识城范围内全部居住小区、企业、市政道路、绿化景观项目,无论是财政投资还是社会投资,均全面落实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海绵城市建设100%管控。
  建设力度也是非常大的。目前,创新大道、开放大道全面融入海绵城市、全要素和新加坡以人为本设计等理念。“积极探索广州道路新标准,建设生态大道、智能化大道,全力打造广州市展示改革开放成果窗口。”何兴说。
  人工湖实现雨洪蓄调多方调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一座城市最灵动的元素、最宝贵的资源。
  摊开知识城的地图,有两个大面积的蓝色区域,分别是凤凰湖和九龙湖,也是知识城的两个人工湖。地势相对较高的知识城,为什么要挖掘人工湖?
  如果海绵城市分为大海绵、中海绵和小海绵,那么凤凰湖就是一个典型的大海绵。原来,凤凰湖位于知识城南起步区流沙河中游、九龙大道西侧,是一个雨洪蓄调工程。湖区具备雨洪调蓄功能,兼备公园、景观等功能。
  从一侧走进凤凰湖,午后阳光照射下的湖面略显平静,湖水清澈干净。肉眼看,湖边可见睡莲和各种水生植物。亲水木栈道、观景亭、湖景长廊、岩石岛、水岸舞台、游船码头、景观桥等依次呈现在眼前。
  虽已进入冬季,南方的三角梅、异木棉开得正艳。春天成片粉花的宫粉紫荆、夏天成片紫花的大叶紫薇、秋天成片黄花的黄槐、冬天满枝红粉花的美丽异木棉。通过不同季节不同花色植物的绿化,打造四季花海景观效果。
  走近浅水区域,可见落羽杉林及各种丰富的水生植物。细心的人会注意到,岸边并不是硬质的,而是保持了原生态的泥土。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持生物的多样性,打造湿地景观,净化湖区水质。走在亲水木栈道上,充分享受人在林中走、鸟在树上鸣的幽静气氛,好一派人景一体山水相融的幸福景色。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之前这里只是一个低洼地,我们把很多鱼塘串联起来成为人工湖。这么大地方不建楼,可以让我们的城市更安全、更美好。”何兴现场指着人工湖介绍,项目2011年8月开始建设,2014年10月开园。规划用地面积30.67公顷。其中,水面面积15.15公顷,景观绿地面积10.33公顷。
  他还算了一笔账:项目东西长约900米,南北宽约600米。常水位标高35米,最高水位标高35.6米,最低水位34.5米,湖底标高31米。湖区最大库容量约61万立方(最高水位),一般库容量51.67万立方(常水位标高),年平均径流量495万立方,控制集雨面积5.15平方公里。
  当天气干燥时,湖水蒸发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每当雨季来临,凤凰湖储存雨水进行调蓄。凤凰湖整体景观按照中国传统山水园林的造园手法进行挖湖堆山,采用借景手法将帽峰山纳入湖区景观体系,采取空间开合的手法将城市道路、建筑与公园融为一体,塑造山、水、城、林一体的空间体验,通过绿道、栈道、花岛、树丛、亭廊等景观要素,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山水空间体验。
  所有房建类项目全面融入海绵城市元素
  从外面看,知识城国际领军人才集聚区一期是一个普通的在建项目。走近才发现,这里的地上地下隐藏着各种对付雨水的“秘密武器”。
  走进在建工地,右边一块白色鹅卵石区域迅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因为平时没有水所以叫旱溪。坡道上种满了各种植物,下雨天雨水经过草地净化流入旱溪进行储存、净化,只有超过设计容量的才通过雨水井溢流出去,溢流出去后再进入市政管网。旱溪不仅过滤杂质,还能储存雨水从而削峰减流。
  城市内涝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发展中不能忽视的问题,市民频频在城市“看海”,甚至一些特大暴雨还造成市民生命财产损失。而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就是温室效应造成极端气候越来越多,短时降雨量过大,容易造成市政管道来不及排水。而旱溪的设计具有延缓和净化功能,做到小雨存起来,中雨慢慢排出去。
  沿着台阶而上,大片黑色透水混凝土广场刚刚建好。工作人员现场拿起一瓶矿泉水向下倾倒,肉眼可见水透过混凝土流下去,混凝土上基本看不到积水。原来,虽然看起来没有区别,但这并不是普通的混凝土,透水混凝土下面还设计有下渗层和导流管。下雨的时候,行人走在上面就能做到“鞋不湿”。
  展厅右侧,工人们正在种植花草。紫色的蓝花草、嫩绿的金边黄杨……每一层的花草颜色和品种都不一样。从下往上看,梯形的绿化带形成了错落有致的彩色草阶。“每一层都可以净化。”一工作人员现场介绍,植物选择也有讲究,既要耐旱还要耐涝。
  该项目位于知识城主城区内的南起步区中心位置,广州知识城创新创业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施建新介绍,结合项目的活动功能布局,海绵城市设计结合景观设计,合理布局各类海绵设施,包括下凹绿地、旱溪、透水铺装、嵌草砖等。
  据透露,一期A区用地面积约18050平方米,用地红线内景观设计面积11303.3平方米,其中园路、广场铺装场地面积6215.53平方米,绿化面积5087.77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6746.7平方米。其中,下凹绿地面积为2122.91平方米,透水铺装面积为2189.38平方米,整个项目旱溪面积为505.1平方米。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多目标融合的系统性工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知识城正积极推进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建设,打造独特的“大海绵体”。
  “净化”快人一步,“积存”收放自如。“海绵城市”建设就是要打破传统的“以排为主”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将建筑、道路、绿地等城市基础设施作为载体,下雨时滞水、吸水、蓄水、渗水、排水,而在需要时则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撰文:冯艳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