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同行,共创辉煌!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南水已成为京津冀豫20多座大中型城市的主力水源

发布日期:2019-11-25 来源: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综合效益显著—五年来,累计调水超255亿立方米,
南水已成为京津冀豫20多座大中型城市的主力水源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重大基础设施,是重要的民生工程、生态工程、战略工程。
  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014年12月12日全面通水至今,工程已累计调水超255亿立方米,南水已成为京津冀豫20多座大中型城市的主力水源,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以上,沿线直接受益人口超过5859万。
  “近五年来,北京累计接收丹江口水库来水达到52.03亿立方米,水质始终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以上,全市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00万。”密云水库管理处主任刘大根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
  北京人均水资源仍低于警戒线
  “节、喝、存、补”用好每滴南水
  北京是资源型极度缺水特大城市,水资源禀赋先天不足,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00立方米左右,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警戒线。为平衡供水缺口,不得不采取超采地下水、加大再生水利用等措施保障城市供水安全,以年均21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量支撑了年均36亿立方米的用水需求。
  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造成水资源战略储备持续减少,水环境形势严峻,全市约一半河道常年断流,地下水位持续下降,1999年至2014年底江水进京前,全市地下水年均下降1米。地下水的长期超采,不仅严重消耗地下水战略储备,还导致河道断流,湿地萎缩、井泉枯竭、地面沉降等问题,严重威胁生态安全。
  “现在北京人均水资源量可以达到160立方米以上,不过还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北京市水资源调度中心副主任王俊文向记者坦言:“虽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缓解用水,但是北京仍然是个缺水的城市。”
  为了最大限度利用每一滴珍贵的南来之水,北京市水务局研究确立了“节、喝、存、补”用水方针,确保。在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的前提下,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并利用调蓄工程向大中型水库存水,增加首都水资源战略储备,同时向密怀顺地下水源地和城市河湖补水;在输水过程中全程计量、跟踪监测、精细调度,努力把好水用在刀刃上。
  据悉,52.03亿立方米的进京江水中,有34.88亿立方米用于自来水厂供水,占入京水量的近七成;向密云、怀柔、大宁、十三陵等本地大中型水库存蓄江水6.23亿立方米,其余向城市河湖补水以及回补地下水。
  刘大根介绍,目前在建的第三阶段配套工程项目为大兴支线工程、河西支线工程、团城湖至第九水厂(二期)工程和亦庄调节池扩建工程,建成后将为北京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进区域水资源统筹利用的进一步夯实水资源基础。
  供水量连年上升
  已成沿线城市供水“生命线”
  中线工程通水5年来,供水量连年上升,效益超过预期。2015年中线工程完成供水18.66亿立方米、2016年完成供水37.19亿立方米、2017年完成供水45.15亿立方米、2018年完成供水69亿立方米。
  日前,从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获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超额完成2018-2019年度调水任务,本调水年度从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累计供水69.16亿立方米,是水利部下达59.11亿立方米计划供水量的117%。据了解,2018-2019年度北京市分水量为11.53亿立方米,天津市分水量11.02亿立方米,河北省分水量为22.37亿立方米,河南省分水量为24.23亿立方米,各省市供水量均超过年度计划分水量。
  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中线一期工程发挥效益的速度逐渐加快,从中线工程建成通水到输水100亿立方米,历时1029天;从100亿立方米到200亿立方米,历时501天。
  中线工程已通水运行近5年,工程已成为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沿线大中城市的供水“生命线”。
  如今,南水占北京市主城区的自来水供水量的73%;南水成为天津市14个区居民供水“生命线”;河南受水区37个市县全部通水,郑州中心城区自来水八成以上为南水,鹤壁、许昌、漯河、平顶山主城区用水全部为南水;石家庄、邯郸、保定、衡水主城区南水供水量占75%以上,沧州达到100%。北京采取水资源战略储备措施,将南水反向输送到密云水库,目前密云水库蓄水量已超26亿立方米。
  地下水位明显回升
  水环境明显改善
  南水进京之前,北京市地下水位曾经连续16年下降。 2014年底南水进京,是北京市地下水止跌回升的转折。四年来,南水北调来水成为京城的供水主力,怀柔、平谷等应急水源地得以休养生息,2018年,北京市还在中心城区完成了近300眼自备井置换工作,相当于每天减采地下水8万立方米。
  中线通水以来,北京市用好南水,压采地下水、河道补水,地下水进入了快速恢复期。北京市885个地下水监测点数据显示,今年10月底,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埋深平均为22.78米。与南水北调进京前相比,地下水位回升2.88米,地下水资源储量增加14.8亿立方米。
  中线工程有效解决了城市生产生活用水挤占农业用水、超采地下水的局面,使地下水位逐步上升,干涸的洼、淀、河、渠、湿地得到补水,因缺水而萎缩的部分湖泊、水库、湿地重现生机。“水生植物也更多样化,水生动植物有80多种,鱼类就有40多种。”刘大根表示。
  据悉,天津市“水十条”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上升至50%,城市河道水环境明显改善。河北省滹沱河重新变回了石家庄人民“水清,岸绿,景美”的“母亲河”;瀑河水库干涸36年后重现水波荡漾的昔日魅力;白洋淀及其上游的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河南省11个省辖(直管)市形成了水清、草绿的景观和亲水、乐水的平台,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作者:苏南)
Baidu
map